防治一体 筑牢屏障——南宁市深化医防融合模式擦亮城市新名片
医防融合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作为传染病防控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试点城市,今年以来南宁市以落实疾病防控主体责任为核心,通过重构制度体系、明确责任清单等举措,推动医防高效协同融合,构建了“责任清晰、协同高效、防治一体”的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新格局。
服务升级
打造“防诊治管”服务链
肺结核病传播性强、治疗周期长、管理难度大,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防控重点。为推进医防协同高质量发展,构建完善疾控机构、定点医院、基层医疗机构、患者“四位一体”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去年12月我市在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了全区首个结核病医防融合联合门诊。
记者近日在该门诊看到,临床医生与公卫医师细心叮嘱患者:“规范全程治疗是关键,千万不能擅自停药。居家治疗期间会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为您提供免费的健康管理服务。”
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制科副主任医师谢柳媛介绍,该门诊重点服务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和潜伏感染者三类人群,通过公卫医师与临床专家联合坐诊模式,提供“筛查—诊断—治疗—宣教—关怀”一站式服务,提高了治疗成功率,有效降低结核病的发病和传播风险。截至目前,南宁市在4家医院设立了首批试点,未来将逐步扩大服务覆盖面。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黄卫娥表示,联合门诊的创新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体现在服务理念的升级上,真正将医防结合起来。今年以来,该门诊开具健康教育处方3000多张,肺结核病治疗成功率达90%以上。
夯实基础
织密基层健康管理网络
在不断探索创新服务模式的同时,南宁市坚持夯实医疗基础,健全防控网络,全市39家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100%设置标准化公共卫生科,配备专职人员、临床科室公卫管理员,实现“事有部门管、人有专职干”。
“我们扎实推进城区区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发挥作为城区8个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的优势,多措并举提升区域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邕宁区人民医院院长雷练昌介绍,医院以质量管理督导为抓手,积极推进急诊、护理、药事、检验、放射、超声、院感及病案管理等方面的质控工作。同时,牵头组织医共体成员单位医务人员外出学习交流,派驻医务人员到各乡镇卫生院开展卫生技术服务工作,推动了城区医疗质量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城区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
该医院设立的医防融合成人疫苗接种门诊推行“临床医师+公卫医师”双坐诊模式,患者一次就诊即可获得“三张处方”,即诊疗处方、健康处方和疫苗接种告知单,推进健康管理更加精准高效。据统计,今年上半年,邕宁区人民医院开具“三张处方”8369份,60岁以上人群主动补打肺炎疫苗的比例比去年翻了两倍。今后,邕宁区人民医院将把该模式推广至医共体成员单位,通过专家下沉、资源整合,实现基本医疗与公卫服务的有机融合,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一体化医防服务。
智慧赋能
构建全域健康“数据中枢”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南宁市搭建了传染病监测预警平台和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服务云平台,实现了疾控、医院、基层机构数据的实时共享,结核病患者管理率、规则服药率、成功治疗率均超90%。
在慢性病管理方面,南宁市打造了互联网医院“南宁云医院”,为市民特别是慢性病患者提供在线咨询、图文问诊、药品处方流转、平台送药等服务。目前,该平台覆盖南宁市各县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累计完成诊疗服务29万例,让居民切实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从服务模式创新到基层网络织密,再到智慧平台赋能,南宁市正通过医防融合的深度实践,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模式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为群众筑牢全周期、全方位的健康守护屏障。(记者 廖欣 张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