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南宁:风雷激荡邕江潮 不忘初心砥砺行

发布时间: 2021-02-07 |来源: 南宁日报 |作者: 云亦云 |责任编辑: 李鑫

 

千百年来,邕江孕育了无数英雄儿女,书写了深厚而辉煌的历史文化。在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更滚涌着不可阻挡的革命洪流,冲刷着旧世界,惊涛拍岸,化作中华民族红色文化中的壮丽诗篇。在近年的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程建设中,红色文化在邕江两岸历史遗迹保护利用工作里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如今,在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过程中,南宁继续深入挖掘洋关码头等历史遗迹蕴藏的丰富文化内涵,为“百里秀美邕江”增添红色文化教育的“活态课堂”,成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的一大亮点。

洋关码头旧址位于我市青秀区江北大道河堤新街东南侧一带。1929年,邓小平化名邓斌,肩负着中共中央赋予的革命使命,作为中央代表到达广西,负责全面领导广西的革命工作。邓小平一行从邕江南岸坐渡船过江,至邕江北岸的洋关码头登岸入城。邓小平当时在中共广西特委机关所在地——南门大街光昌号汽灯店(今青秀区中山街道中山路一带)办公。由于邓小平等40多名中共干部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统一战线工作,国民党左派俞作柏、李明瑞同意采纳中共的建议,积极配合开展工农运动和士兵运动。9月下旬,俞作柏、李明瑞突然决定公开反蒋。邓小平审时度势,断定这时行动必败,多次规劝,未果。由于革命条件尚不成熟,桂系李宗仁、黄绍竑旧部又被蒋介石收买,南宁兵变宣告失败。为避免我党苦心经营的“改造国民党军队”成果毁于军阀混战,邓小平果断率队搬运大批枪支弹药,乘船从邕江向右江地区转移,保存革命实力,为更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做好准备。

1929年的南宁兵变,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作为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的前奏,南宁兵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士兵运动工作的成功典范,也是邓小平军事生涯的光辉起点,在中国革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革命先辈们的精神风采和信仰坚守,让我们充满景仰、无法忘怀。近年来,我市贤宾湖公园中的“南宁兵变塑像群”、洋关码头旧址的“洋关码头百年纪念雕塑景观”,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往参观、留影。爱国主义的激情,在人们心中澎湃。

汇集南宁文史研究者成果的“南宁兵变展”,是南宁博物馆的常年陈列。通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照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生动再现了血与火的峥嵘岁月,引导观众回顾南宁发展历程,学习革命先驱崇高的品德,感悟南宁历史文化底蕴,感受南宁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共同见证南宁在历史长河中的沧桑巨变以及我党带领南宁走向繁荣的历程。

南宁市作家协会主席丘晓兰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南宁兵变成为众多文史工作者的研究热点和文艺工作者创作灵感的来源,源源不断地为红色文化增添新的光彩。一大批广西作家创作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中,都生动再现了邓小平等革命先辈在洋关码头、光昌号汽灯店留下的光辉印迹。如: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编纂的人物传记《邓小平与广西》、周民震的电影文学剧本《龙州起义》、李柏池的长篇小说《红岸》、黎国璞的历史小说《兵船西进》、卢华君的散文《风雨洋关树丰碑》、韦志民的纪实文学《龙虎风云聚会平马》、雷达的纪实文学《洋关码头》等,通过歌颂革命先辈的伟大事迹,再现广西左右江红色根据地的真实历史故事,传递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诠释英烈们追寻真理的艰苦历程,让人们永远铭记南宁兵变的革命历史。在高歌奋进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更加要努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让红色文化传递新时代的新声音,让红色文化永不褪色。

观众熟悉和喜爱的战争题材电视连续剧《兵变1929》,由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南宁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南宁电视台在2013年共同投资、摄制。该剧于2014年首播,大受欢迎,其后又多次重播。导演李依璠表示,在剧本成型之前,主创人员花费大量时间查阅历史资料,走访洋关码头旧址、新会书院等场所,充实创作素材。在逐渐深入了解了南宁兵变的历史脉络后,主创人员的灵感被强烈激发,终于构建出了一个恩怨缠绵又荡气回肠的战争情感故事。该剧呈现了许多本地元素,如邕剧、老友粉、洋关码头等,在忠于历史背景的基础上,让观众了解到:在那个军阀混战、烽火连天的年代,共产党人是如何凭借勇气、智慧、信仰,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在桂系武装内部发展革命力量的革命历程。李依璠认为,对于革命先辈,我们要心存敬意。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

如今依然长流的邕江水,似乎仍在述说着那个热血沸腾的英雄岁月留下的一段段红色传奇。南宁兵变等历久弥新的红色传奇中,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和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中华民族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的锤炼和升华,是党的优良传统的组成部分,是南宁宝贵而独具特色的丰碑。其如同邕江水滋润着我们的生命,引领我们继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