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塘区:为农业插上“智慧芯” 科技助力赋能增收
为农业插上“智慧芯”科技助力赋能增收
——西乡塘区推动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融合发展
“只要轻轻动一下手指,就能通过二维码看到水果的溯源数据,吃得更放心。”市民黎智睿打开手机,对准手里的沃柑的二维码轻轻一扫,屏幕上立即出现种植、施肥、采收等一系列完整数据。
只用一部手机,就能轻松管理上百亩地的浇水施肥;坐在电脑前,就能实时查看作物的生长情况……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智慧”元素的应用,农业生产逐渐精细化运行,农民的生活也发生了新变化。
近年来,西乡塘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推动数字西乡塘、智慧农业发展为目的,以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为重点,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三产融合中的应用推广,提高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全面深度融合。目前,西乡塘区在5个示范区打造了5个数字农业示范基地,52个村设立了104个数字农业监测点。
农业生产从“重劳力”向“轻脑力”转变
西乡塘区金陵镇业仁村广西烟农三红蜜柚基地,一棵棵蜜柚果树绿意盎然。其中一棵果树的底部埋设了一个小型传感器,有了它,土地和农作物就会“说话”了。
广西烟农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晓伟告诉记者:“这是土壤水分测定仪,是测量土壤含水量的传感器。通过它,我们就可以了解蜜柚果树对水分的需求量,通过大数据分析按需浇水,让果树‘喝’饱不浪费。”
“我们采用这样的农业物联网对辖区内部分高标准大棚、产业基地进行管理。”西乡塘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廖秋发介绍,西乡塘区从2018年开始实施智慧农业项目建设,如今这些新技术已在西乡塘区落地开花,让农民搭上了致富的快车,在广袤的乡野大地撑起一把“脱贫伞”。
“以前,村里的农作物种植小、散、乱,产品单一,不成规模。经过调研,我们发现关键是要因地制宜做强特色农业,强化产业发展,增强脱贫的内生动力。”金陵镇乐勇村党支部书记方能告诉记者,村里引进了广西烟农这一龙头企业,对流转后的大片土地整合利用,导入智慧农业概念,实现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和远程监测等,破解劳动力缺乏难题,增加了贫困户、村民、村集体经济收入。
廖秋发表示,通过实施智慧农业项目,农民可以运用科技手段弥补生产力的不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全产业链的数据化、自动化,让传统农业从“重劳力”向“轻脑力”转变,推动从农人员向专业化、技术化、高水平人才转变,真正改变以往看天吃饭的传统。
数字农业助力小水果实现大发展
“广州市,实时单价8.56元;上海市,实时单价10.78元;厦门市,实时单价9.2元……”西乡塘区数字农业云平台蓝色大屏幕上,市场信息模块不停滚动,全国各地沃柑当天收购价格一目了然。
除了沃柑的销售价格动态,人们还能从该平台上全面获取沃柑气候环境、溯源系统、病虫害识别及防治等信息。“我们可以根据各种数据及时了解市场行情,有针对性地开辟市场,精准对接农产品供需。”西乡塘区农业农村局主任科员冯勇说。
西乡塘区数字农业云平台是西乡塘区与广西慧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合作共建的平台,开发有市场信息、生长监测、病虫害识别防治、质量追溯等模块,可以帮助农户和企业解决作物“种多少”“怎么种”“怎么卖”等问题。
冯勇带记者来到美丽南方台湾水果园,他告诉记者,智慧农业基地与普通农田最大的不同是在田间设置了高清摄像头,人们可以通过系统无死角监控整个基地,监控农产品从播种到施肥、浇水、除草再到采摘的全过程,从而实现了农产品的可追溯。系统还配备了小型气象站,可以监测温度、湿度、光照、降水量、PM2.5、土壤信息等数据。
西乡塘区多次举办培训班,在企业和农户中普及平台应用技术。“种植最怕遇到病虫害,通过我们的平台,农户可以将病虫害的表现现状拍照发到平台,进行查询和在线提问,专家会及时解答并提供防治方案。”西乡塘区数字农业云平台工作人员覃燕珍说。
得益于数字农业云平台的应用,西乡塘区的沃柑、三红蜜柚等优势产业实现了从生长监测、质量管理、科技咨询到市场销售全流程的数据化和信息化。“数字农业实现了科学管理,促进了城区柑橘等水果良好生长、增长增收,大概每亩可增产300斤,亩均增收1000元。”廖秋发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