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求精加快建设,再现“老南宁”建筑风采!
老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二期)项目加紧建设。图为仓西门重现昔日风采。记者潘浩摄
目前,老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二期)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标志性建筑仓西门展露芳容,经典建筑人民剧院正在进行基础和地下室建设……
近日,记者走进项目建设现场,探访如何实现建新如旧、修旧如旧,恢复传统空间格局和建筑风貌。
借鉴砌筑工艺重现仓西门昔日风采
日前,“三街两巷”项目金狮巷银狮巷保护整治改造(二期)重要标志性建筑之一的仓西门顺利封顶,极富岭南特色的古城门重现仓西门昔日的风采。
“我们采用‘建新如旧’的建造方式,复建了南宁的古城门仓西门。”南宁兴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赖汉逵说。
现在的民生路西段是繁华的步行街,这里曾名为仓西门大街。仓西门是旧南宁八个出入城口之一,位于今民生路与解放路交会处,于1927年被拆除。
为重塑老南宁记忆、延续老南宁文脉,项目基于史料分析,按照原有尺度与建筑形式,于原址附近对仓西门进行了复建。复建后的仓西门城墙高约7米,采用“建新如旧”的建造方式,借鉴古城墙的空缝砌筑工艺,城墙砖整体堆砌自然,凹凸有致,富有层次感;城门楼为三开间,纯木结构,采用传统的榫卯连接,屋顶采用重檐歇山形制,上下两层均设有斗拱,符合南方气候特点。
记者在现场看到,仓西门的主城墙使用的青砖很有年代感,阁楼内部木结构全部采用传统榫卯技艺,最大限度还原了仓西门岭南传统古建筑特色。
“城墙的材料是旧材料与新材料按比例搭配彻筑而成,旧材料是我们在老建筑中收集拆卸下来的青砖,尽量在仓西门的建设中加以利用。”赖汉逵说。
为了确保仓西门木结构阁楼木作、石材用品用料的供应品质,威宁房地产公司多次组织人员赴广东、福建、安徽等地考察定样。最终确定复建仓西门城门楼底座为花岗岩基座和青砖砌筑,柱、梁、枋等部分采用印茄木,屋面望板用材为优质杉木,关键插销为柏木等。
目前,仓西门正在有序开展室内装修和设备房设备安装工程,未来将与附近的“畅游阁”“新华街水塔”“南宁清真寺”等南宁著名建筑设施相映成趣,共同展现南宁历史人文风情。
构建小型城市开放空间水塔广场
“三街两巷”一期工程重点打造的是古民居,二期工程重点向市民呈现文化看点。二期工程除新建仓西门城墙、城楼外,还要复建人民剧院、万国酒家,修复新会书院、两湖会馆、南宁商会旧址、新华街水塔等。
现在水塔脚周边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通向当阳街的沿街铺面正在进行翻新,“穿衣戴帽”,透过纵横交错的架子,一座富有民国式韵味的岭南风格骑楼已初现雏形。
静静矗立新华街的水塔,承载着几代南宁人的记忆。新华街水塔于1937年建成,塔高35.1米,容积300立方米,日供水量约1000吨。水塔建成后,可供水到兴宁路、民生路、解放路和当阳街一带。由于设备老化及供水能力有限,这座水塔于1965年停止使用,1994年被列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水塔脚作为老南宁的历史文化符号,它的变化就是南宁变化的缩影。在此次改造中,新华街水塔不会拆除,拆除的是水塔脚周边的老旧建筑,该区域将围绕水塔这座“地标”,构建一个小型的城市开放空间——水塔广场,打造“三街两巷”又一个人文景观。这座历经八十余载岁月的老水塔,将重新焕发光彩。
人民剧院是老南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观赏传统戏剧的主要场所,在二期工程中将会复建一座300个座位左右的小剧场,丰富街区的文化内容;传统酒家万国酒家,也将由建发集团下属百益公司在原址进行改建,留住老南宁传统的美食记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