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共圆复兴梦想 建设更强更好南宁
坚持共圆复兴梦想建设更强更好南宁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要求,学习党史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明理”就要弄明白我们党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治国之道”和进一步明确人民追求理想社会、向往美好生活的奋斗目标;“增信”就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信念;“崇德”就是崇尚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进模范们顽强拼搏、视死如归、忘我奉献的崇高道德情操;“力行”就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南宁的实践,把广西建设得更“壮”更“美”,把南宁建设得更强更好。
古代南宁向往美好生活的幻想
古代南宁是封建王朝镇压南方各少数民族反抗的重镇,元朝泰定元年,改邕州路为南宁路,蕴含着“边疆绥服、南疆安宁”的愿望。在残酷的阶级剥削和压迫下,壮族人民只能幻想始祖布洛陀能够为自己创造一切。壮族刘三姐、百鸟衣故事中的青年男女与地主(土司)抗争,最后幻想着去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过上幸福生活。封建地主阶级不可能帮助各族人民实现“大同”理想社会,过上“世外桃源”般的好日子。
近代南宁向往美好生活的空想
鸦片战争以后,南宁所辖各县的会党纷纷以各种“堂”“会”名义起事,响应太平天国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试图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太平军没收地主官僚财产,焚毁田契债券,限制地主收租,所到之处展现出农民反侵略、反剥削、反压迫的斗争景象。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把农民平均主义思想发展到顶峰,陷入绝对平均主义的乌托邦。太平天国运动没有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农民阶级具有先天软弱性和局限性,证明农民阶级无法独立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也证明向往美好生活是空想。
革命时期南宁向往美好生活的设想
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组织——同盟会先后在各省成立支部。南宁一些会党首领纷纷加入同盟会,南宁津头村人雷鲲池曾担任同盟会南宁支部长。1911年11月,原左江道、南宁知府、宣化县宣布独立,响应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在南宁的统治。1921年10月,孙中山连续3天在南宁发表演讲,宣传民主革命思想,“革命就是要使工人、农民以及各界人士都过好生活”,设想“实行社会主义之日”。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北洋军阀窃取,国民党1927年发动反革命政变,桂系军阀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这些事实充分证明,资本主义在中国根本行不通,孙中山设想的“社会主义”也无法实现。
1929年9月,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南宁市津头村秘密召开,会议提出创建苏维埃(工农兵代表大会)政权和红军的工作总路线。南宁兵变、百色起义后成立右江苏维埃政府,南宁津头村人雷经天当选主席,明确提出“实行共产主义”的口号,实施一系列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发展工农业生产的政纲。列宁认为苏维埃是夺取政权和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开始,是社会主义新型政府机关的萌芽。右江苏区是追求理想社会、向往美好生活的实实在在的社会主义实践。
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南宁向往美好生活的理想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在中国由理论变成现实。我们党找到了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开启社会主义在南宁的新实践。1958年1月,中共中央举行“南宁会议”,毛泽东在视察南宁的过程中明确指示:“广西工业发展慢了,要加快!”1965年,国务院批准周恩来的提议,“僮族”改为“壮族”,突出了社会主义大家庭中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曾经发动和领导了著名的南宁兵变、百色起义,对广西怀有特殊的感情,一直关注广西的建设和发展。江泽民强调,民族和睦、社会安定才有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支持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广西首府南宁,批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使广西北部湾的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南宁向着远大理想稳步前行。
新时代南宁向往美好生活的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心向往之”,明确提出“三大定位”新使命、“五个扎实”新要求,2018年为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题词:“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2019年,广西实施强首府战略,打造引领广西高质量发展核心增长极。南宁市紧紧围绕强首府战略确定了4个方面18项主要任务,精准发力建设“六强南宁”。
2021年1月,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批示、指示和题词精神,围绕中共广西区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确定的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中共南宁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确定南宁2035年远景目标是:全面完成强首府战略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四个城市”,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南宁“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要实现“六个明显提升”,即经济综合实力、改革开放水平、社会文明程度、生态宜居水平、人民生活品质和社会治理效能明显提升。
在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南宁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追求理想、向往美好生活的南宁社会主义实践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有过苏维埃政府的实验,有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也有改革开放的巨变,更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弄明白人类社会必经社会主义达到共产主义理想社会、实现美好生活向往的发展规律和我们党的“治国理政之道”,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继承和发扬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进模范的革命斗争精神和崇高道德品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努力实现“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规划,未来的广西将更“壮”更“美”,未来的南宁将更强更好,共圆复兴必将由“梦想”转变为现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