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人,发现露天烧烤污染环境等损害公共利益行为,可拨打12309举报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昨日上午,南宁市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11个涉及空气、水、土、山林、矿等公共利益损害的案例,其中有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服务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同时,介绍与市民密切相关的全区首部市级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案件公开听证程序指引。
据介绍,从2020年至2021年4月30日,全市检察机关立案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483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立案402件,民事公益诉讼立案81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303件,磋商36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19件,法院审结17件,全部支持检察机关提出的诉讼请求,通过起诉追回生态资源损失和生态功能损失费等各项费用720余万元。
在日常生活中,市民如果发现有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可以拨打12309电话举报。
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废弃农资包装物回收难处置难
2019年,南宁市良庆区人民政府将废弃农资包装物回收处置列入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安排专项资金,明确牵头单位及相关责任部门,推进废弃农资包装物回收处置体系建设。但截至2020年4月,各镇废弃物回收中转站等硬件设施建设不达标;回收公司、农资店、农户等回收义务主体责任未落实,收处链条未形成闭环管理;含有农药残留的农药包装瓶袋等废弃物仍随意丢弃。
良庆区人民检察院于2020年4月8日成立专案组立案调查,并依法向区农业农村局和有关镇政府发出检察建议。此后,该院主动向地方党委政府报告案件办理情况。良庆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要求相关部门认领责任,合力整治,并邀请检察机关同步监督落实。
截至2020年12月底,良庆区共投入40多万元在4个回收中转站增建了防渗漏凹槽和消毒池,累计回收废弃农资包装物300余万件,总重量75.94吨,并全部交专业机构外运处置,回收处置率达100%。
【典型意义】
该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服务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典型案例。检察机关从解决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行政监管协力不足问题入手,通过个案办理推动系统综合治理,实现废弃农资综合长效治理,保障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古树名木生长环境未获保护
2021年,隆安县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1500多棵,部分古树名木存在被架设电线、装灯架照明、缠绕铁丝、悬挂吊床、物品堆压、生活或建筑垃圾包围等情况,危害到古树名木生长和生态环境,侵害社会公共利益。
1月,隆安县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检察人员在履职中发现该线索后,从行政监管部门调取到隆安县列入保护范围的1500多棵古树名木登记资料,立案调查。检察人员按图索骥,对10个乡镇部分古树名木保护状况进行排查,固定相关证据。
1月22日,该院召开行政监管部门和各乡镇政府相关工作负责人参加的古树名木保护公益诉讼磋商会议,通报相关情况后,提出整改建议。会后,隆安县人民检察院还向到会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1月27日,经向隆安县人民政府汇报,县政府对古树名木高度重视,落实古树名木保护经费453600元,同时要求各乡镇人民政府完成古树养护协议的签订,确保每棵古树均有专人负责保护等。
【典型意义】
古树名木是不可再生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也是隆安县“那山、那水、那文化”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检察机关通过先磋商、后制发检察建议的形式,凝聚各方合力。检察建议起到了杠杆作用,为乡村生态振兴、打造“那文化”(稻作文化)贡献检察力量。
露天烧烤摊污染环境又扰民
2020年,兴宁区畅春湖山庄、小鸡村等人口集中区,有部分烧烤经营者将烧烤炉摆放至店外以及马路边,露天烧烤食品。经营者未安装油烟净化设施,产生的大量油烟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污染了大气,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
兴宁区人民检察院收到群众举报线索后,经线索摸排,于2020年5月9日立案审查。11日,兴宁区院向监管部门发送检察建议书,督促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对露天烧烤食品的行为开展专项整治,取缔露天烧烤摊点,并责令有条件的经营者进店经营并安装油烟净化设施。
行政监管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联合多部门在整个辖区部署开展“露天食品烧烤综合治理行动”。2020年5月13日至6月29日间,多部门联合开展露天食品烧烤经营专项整治行动22次,共清理整治违章夜市烧烤摊点793个,暂扣违章经营物品一批等。经整改,周边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明显提升。
【典型意义】
检察机关将群众反映的露天烧烤食品油烟扰民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责的切入点,办案中认真贯彻“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加强与行政机关的沟通协调,通过个案推动多个行政机关在整个辖区联合开展市容市貌的综合治理,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
(记者/韦薇、何晓莹、刘思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