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产业转型升级按下高质量发展“加速键”

发布时间: 2021-06-28 |来源: 南宁日报 |作者: 韦静 |责任编辑: 李鑫

南南铝加工智慧制造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企业发展插上智能化“翅膀”。图为忙碌的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厂房。记者黄维业摄


在瑞声科技、南南铝等工业厂房,智能化设备来回运作,一件件“高精尖”产品源源不断从生产线上输出,运往全球各地;在中国—东盟金融城,中银香港东南亚业务营运中心、中国太平东盟保险服务中心等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落地;在田间地头、广袤农村,规模化的养殖基地、现代化的智慧温室等现代农业景象,正交织成一曲绚丽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转型升级风正劲,百花齐放产业兴。

从“一根火柴一块肥皂”到“南宁地铁南宁造、南宁产品上航天”,从“买粮凭粮票、吃肉凭肉票、烧煤凭煤票、穿衣凭布票”到“信用卡、移动支付、在线下单、跨境电商”……南宁市在党的领导下走过了砥砺奋进、跨越发展的辉煌历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宁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持续强二扬三优一,着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不断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推动产业加快振兴,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在时代大考中交出一份高质量的精彩答卷。

二产补短板 

走出具有南宁特色的工业高质量发展路

今年5月底,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的产供销一体化及生产制造系统正式上线,标志着南南铝加工智慧制造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为企业插上了智能化“翅膀”。

“这些年,我们不忘初心、牢记嘱托,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3C泛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诸多关键材料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并建成高端高精国产首台套辊底炉项目,实现了国家战略关键材料和装备的自主可控。”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韦强说,如今公司正以智慧制造产业数字化升级现有装备及管理体系,将提升公司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从制造到智造,南南铝加工转型升级的步履不停,铝产品拓展到陆、海、空领域,折射出这些年南宁市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矢志不渝的努力和成效。

工业是南宁发展潜力所在。这些年,全市坚持把强工业作为重中之重,坚定不移推进“二产补短板”,持续培植“工业树”、打造“产业林”,突出做好产业发展、园区建设、企业培育三篇文章,以申龙、合众、天际等整车带动零部件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加快形成,以瑞声科技为龙头的智能终端产业链初具成效,走出了一条具有南宁特色的工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条条攀升的曲线印证着实绩——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重点产业规模以上产值占全市比重持续提升,2020年达38.8%,其中电子信息从2018年起连续3年成为全市产值最大工业产业,2020年产值占全区比重超过一半。2020年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6.4%。

一个个跳动的数字见证着发展——第二产业、制造业占总税收收入比重逐年提高,近3年工业税收占比从18%上升至22%。全市新上规入统企业数量从2016年的67家增长到2020年的185家,其中,2020年新建投产入规企业数量位居全区第一。

工业挺起硬脊梁,昂首迈向高质量。如今的南宁,产业兴旺,动力澎湃,行稳致远。

三产强优势 

服务业占据南宁经济的半壁江山

“壮族三月三”假期,“三街两巷”、朝阳广场等重点场所累计客流量超过10万人/天,同比增长16倍以上;“五一”假期,全市重点监测的29家商贸流通企业客流量348万人次,同比增长63.1%;端午节假期,全市监测的28家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商业综合体累计实现销售额1.45亿元……南宁人气旺、商气旺、消费旺,今年以来在做好疫情防控下实现多个“突破”,首府服务业保持着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服务业占据南宁经济的半壁江山。南宁市坚持“三产强优势”,强化生产性服务业主体地位、加快恢复生活性服务业、持续推进服务业数字化,突出提质升级做实服务业,让现代服务业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持续“强金融”,做大做强中国—东盟金融城。截至今年5月底,累计入驻中国—东盟金融城金融机构(企业)达222家,金融集聚效应持续倍增。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增长5.8%、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9.5%,全市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624亿元、占全区40%,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金融创新指数在同批19个片区中排名第二。

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商物流体系逐步形成。2020年,中国(南宁)跨境电商综试区进出口交易额增长198%,南宁综保区进出口总额增长69.8%。

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等服务业产业加快发展,大力推进万有、泰康等标志性重大项目建设,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从传统商贸业加快升级到现代服务业逐步崛起,从“买卖全国”到“买卖全球”,如今的首府第三产业发展百花齐放、高质量发展之路正快马扬鞭、蹄疾步稳。数字就是改变的最好说明:202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3107.7亿元,是2015年的1.8倍,总量占全区比重较2015年提升1个百分点;电子商务重点企业交易额是2015年的2.2倍;新增国家3A级以上景区49家,南宁万有等重大文旅项目开工建设,年旅游总消费突破1700亿元。

一产显特色 

广袤沃野奏响现代农业最强音

轻点鼠标,果树生长状态就能清晰可见;坐在屋里,就能为连片沃柑浇水施肥……在武鸣区鸣鸣果园,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每棵果树的状态一目了然。插上了信息化、数字化的翅膀,武鸣沃柑生产实现了真正的现代化、高质量。

近年来,我市突出提质增效做优农业,强化科技兴农,坚持前端抓好技术支撑,中间抓好生产组织,后端抓好市场营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经济发展步伐加快。

“十三五”时期,我市现代特色农业产业“10+3”提升行动扎实推进,粮食总产量1062.4万吨,新增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34个,建成全国最大茉莉花、火龙果、沃柑产区,“三品一标”产品19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9个,国家地理标志商标7个,“横县茉莉花茶”入选首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沃柑成为首个以自主品牌出口的本地水果。

特色农业的提质增效,不断激发着乡村振兴的新动能。我市一产增加值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工作目标,全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提前4年完成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茉莉花、火龙果等产业规模持续位居全国前列,打造了一批“邕”系品牌;横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创建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西乡塘“美丽南方”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入选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项目……

如今的绿城大地,一幅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我市将坚持以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谋划现代农业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农业特色化发展、农业品牌化发展,坚决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奋力谱写农业现代化的新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