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万众一心脱贫攻坚 步履铿锵乡村振兴——南宁市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描绘乡村新画卷

发布时间: 2021-06-30 |来源: 南宁日报 |作者: 胡光磊 |责任编辑: 李鑫

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2012年底,党中央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 

回望2015年底,经过精准识别,我市共有上林、马山、隆安三个国家级贫困县,邕宁区一个自治区级贫困区,421个贫困村,406466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9.33%,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在党中央、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来抓,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坚持“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按照“跟上、盯住、办好”要求,团结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尽锐出战、精准发力。 

在脱贫攻坚斗争中,全市上下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取得了全面胜利。上林县、马山县、隆安县3个国家级贫困县和自治区级贫困区邕宁区摘帽,42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南宁的脱贫实践,是全国、全区脱贫攻坚战的生动缩影,是中国减贫奇迹的实际体现,在全区脱贫攻坚主战场上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精彩一页。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兑现党中央向人民作出的承诺。在这段轰轰烈烈的征程里,我们收获了累累硕果:在今年2月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南宁9名个人、3个集体分别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市脱贫攻坚战前线指挥部办公室和市扶贫办分别荣获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自治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等称号。 

这是一个意义深远的节点,载进南宁巍巍壮观的史册。我们何其有幸,参与和见证这伟大的历史进程。光荣,属于每一位奋斗者。 

打赢脱贫攻坚战,只是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全市上下将带着雄心壮志和科学态度,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新起点上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这是战贫的策略——

四级书记“挂帅出征”尽锐出战攻坚拔寨 

南宁,面临着“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压力,曾被打上“农村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烙印,与首府城市的地位极不相称。 

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乡村发展轨迹峰回路转。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决策部署,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倾其所有,尽其所能,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来推进。 

号令即出,动若风发。 

高位推进——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扶贫,层层签订责任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挂点联系深度贫困县马山县和深度贫困乡隆安县都结乡,带头啃“最硬的骨头”;厅级以上领导挂点联系56个深度贫困村担任总指挥。 

尽锐出战——精准选派1000多名第一书记、9900多名工作队员,安排4.26万名“一帮一联”干部驻村入户开展帮扶,广大扶贫干部和人民群众同吃同住,用他们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政策支撑——我市逐步形成“1+10”的政策支撑体系,提出“七个一批”和“七大工程”落实举措,持续打好“四大战役”,推进“五场硬仗”。 

加大投入——“十三五”期间,全市共筹措落实各级财政扶贫资金133.16亿元。市财政按每个贫困村100万至150万元的标准扶持产业发展,从2018年起连续3年每年支持马山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000万元。 

凝聚合力——全市先后引进76家企业和59家工商联会员企业、商会结对帮扶深度贫困村。茂名·南宁扶贫协作持续深化。各方力量汇集,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脱贫攻坚,一头连着贫困群众的热切期盼,一头连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梦,再也没有比对幸福的追求更能凝聚巨大的热情与能量,再也没有什么力量比上下同欲更为气势磅礴。 

这是战贫的硬仗——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 全力打好“四大战役” 

“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是脱贫攻坚的底线性任务,也是一块“试金石”,检验着脱贫的质量和成色。 

凡做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在2019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一场聚力脱贫攻坚突出问题的集中歼灭战打响。 

南宁市按照“跟上、盯住、办好”要求,拿出实招、硬招,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力打好“四大战役”。 

战必胜,攻必取。 

走进马山电白小学,教育配套一应俱全。学校的建成,有效解决了马山县城区板伏、合作两个易地扶贫安置点搬迁子女入学问题,让贫困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 

在上林县巷贤镇中心卫生院,罹患冠心病多年的磨菊香接受心脏微泵治疗。通过实施县乡一体化医改破解农村看病难问题,磨菊香在家门口享受到跟城里一样的医疗服务,免受奔波之苦。 

对于搬迁户周爱秋来说,隆安县震东集中安置区的生活给了她安心的归属感。近年来,震东集中安置区全面完成24423人搬迁任务,并及时转入后续扶持和管理工作,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加强群众就业帮扶,让搬迁户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 

百姓生活日新月异,其背后是南宁市不断织牢织密的教育、医疗、住房、饮水“保障大网”。 

马山县乔老河片区核心区三甲屯风景宜人,成了市民游客观光游览胜地。记者叶子榕摄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暖心——实现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双清零”工作目标并持续保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学历教育和普通高校本科学历教育达6.5万人次以上。 

从“看病难”到“放心治”,安心——实现村村有标准化卫生室,均能通过医保“村医通”直接结算医疗费用;贫困人口全部落实“198”医保政策,2020年南宁市应参保贫困人口参保率达100%;9.6万名符合条件的60周岁以上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从“老破小”到“换新颜”,舒心——打破贫困危房户无力自筹资金的瓶颈,逐年提高农村危房改造财政补助。截至目前,南宁市全面完成6.31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和2.04万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 

从“饮水难”到“喝好水”,放心——全力打好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歼灭战和大石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大会战,“十三五”期间累计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2971个,惠及农村人口388.44万人。 

这是战贫的绝招——

破解痛点难点堵点 打响南宁扶贫品牌 

打赢脱贫攻坚战,南宁从来不缺创新的因子,从来不缺“超常规”的勇气与魄力,以非常政策、非常举措、非常力度,为这场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贡献出了“南宁经验”“南宁智慧”。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在脱贫攻坚格局中,扶贫产业可谓是“一子落而满盘活”的关键棋子。如何精准落子? 

南宁市产业扶贫结合地域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县级“5+2”、贫困村“3+1”特色产业,同时深入推进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行动,进一步扩大特色产业覆盖面,走活了精准扶贫一盘棋。马山县的里当鸡、金银花、黑山羊、旱藕,隆安县的火龙果、中药材、蕉类,武鸣区的沃柑,横县的甜糯玉米、食用菌……特色产业百花齐放,硕果累累。 

不仅是产业发展助力,还有一连串推陈出新的“南宁方案”,逐个击破制约脱贫攻坚的痛点、难点和堵点。 

马山县加方乡龙岗村打造全国首个集“扶贫车间、扶志超市、扶智课堂”为一体的“三扶”综合中心,首创以就业增收、奖励先进、宣传引导、技术培训等为主要功能的“一站式”扶贫工作模式。 

在全区首创成立脱贫攻坚战前线指挥部,还成立“强基础、补短板,服务基层促攻坚”工作队,查找3个贫困县脱贫摘帽的风险点和工作盲区,解决县区存在的工作粗糙、政策落实有偏差或不到位等问题。 

面对隆安县3.2万人口长期“吃水难、水难吃”困境,创新启动集中连片跨区域供水工程,把汩汩清泉引入千家万户。至此,隆安县石漠化山区彻底告别缺水历史。 

在广西率先启动深贫地区帮扶工作,组织全市各类各级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和民营企业与全市56个深度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为深贫村注入新鲜动力。 

探索建立隆安县震东集中安置区,以及上林、马山县等易地扶贫搬迁可持续发展模式,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2020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5万元以上,总收入超6.54亿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平均约42万元,村级党组织的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宾阳县古辣镇,动车从金色稻田上飞驰而过,绘就了一幅壮阔的乡村振兴画卷。记者黄维业摄

这是战贫的力量——

先锋引领决战决胜 众志成城接续奋斗 

探究脱贫密码,关键在党,在党的各级干部。 

南宁深入实施“先锋引领·脱贫攻坚”行动,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脱贫攻坚的坚强战斗堡垒,让党员干部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先锋队,鲜红的党旗始终在脱贫攻坚一线高高飘扬。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广大扶贫干部奔赴广阔新天地的热烈场面历历在目,满腔热血在胸膛里升腾的情景记忆犹新。在农村,他们日复日、年复年,泥水里滚,汗水里泡,摸爬滚打一干就是多年。

2020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大江南北,面对严峻的考验,广大扶贫干部坚定前行的步伐,奋力夺取战“疫”战贫双胜利,留下了感人至深的拼搏印记。 

让担当者担当,让实干者前行。南宁市大力实施基层干部工资待遇正常增长、松绑减负、容错纠错等关心关爱措施,全面实施“四个一线”特别是脱贫攻坚一线选人用人制度,出台党内法规深入治理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用好红黑榜和问责约谈制度,极大提振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一批“猛将”“闯将”“干将”在脱贫一线倾情奉献、建功立业。 

在党的旗帜下,一个简单、深刻的道理涌上更多贫困户的心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他们从“要我脱贫”转变成“我要脱贫”;社会各界积极行动扶危济困,凝聚起决战决胜的磅礴力量。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伟大的事业还要在继往开来、砥砺奋进、铆足干劲中推进。 

南宁市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用足用好五年“过渡期”政策,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强对易返贫人口监测,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监测,持续抓好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脱贫人口稳岗就业等重点工作,扎实抓好易地扶贫搬迁特别是隆安县震东集中安置区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塑造乡村“形、实、魂”上持续发力,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矢志不渝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当前,一幅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在绿城大地徐徐展开。 

奋斗不止幸福满满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最了不起的大事之一就是全市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在脱贫攻坚一线,全市上下尽锐出战的决心展现在行动上,人民群众摆脱贫困的喜悦撒播在广袤田野上…… 

回望脱贫路,不认命的信念和真情帮扶的感动相互交织。一张张笑脸的背后,是南宁市脱贫攻坚显著成效的生动注脚。每一个摆脱贫困、走向新生活的故事,正是广大干部群众弘扬滚石上山、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的脱贫攻坚精神最真实的写照。 

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是奋进新时代的强大精神动力。眼下,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广大党员干部仍将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凝聚接续奋斗的磅礴力量,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乡村更美丽、群众更幸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