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南宁经济首位度稳步提升 首府高质量发展步伐坚实

发布时间: 2021-11-01 |来源: 南宁日报 |作者: 韦静 |责任编辑: 李鑫


广西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4·27”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富民兴桂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壮美广西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回望来时路,阔步新征程。在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来临之际,本报推出“以优异成绩迎接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专栏,全面展现五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为自治区党代会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汇聚磅礴力量。敬请垂注。 

五年历程砥砺奋进,五年耕耘春华秋实。

五年来,南宁市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顶住了经济下行压力,纾解了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六大升级”工程,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有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1年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3908.1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0%,两年平均增长5.9%。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726.3亿元,在全国城市的排位由2015年的53位跃升至47位。经济总量占全区比重由2015年的20.3%提升至21.3%,财政收入占全区比重由2015年的24.5%提升至28.4%……

这五年来,南宁市用一组组高含金量的指标数据标注着发展的韧性与活力,经济首位度稳步提升,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产业转型升级 

有力提升首府经济发展成色


五年来,南宁产业领域喜报频传: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的成功发射,所用关键铝合金材料部分来自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瑞声科技南宁产业园光学模组项目建成西南地区领先的百级无尘车间和生产装备,补齐智能终端产业链的光学镜头环节;广西先进铝加工创新中心研制的型材辊底炉和板材辊底炉实现了进口替代和产业化应用……

从一个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中,有人读到“国之重器”,有人看到南宁的希望。

这五年来,南宁坚持转方式调结构聚集群,大力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工程,紧紧围绕“二产补短板、三产强优势、一产显特色”思路,推动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效益持续提高,奋力跑出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度”,有力提升了首府经济发展成色。

看结构——工业提质扩量、服务业提质升级、农业提质增效,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电子信息自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成为全市工业第一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区比重达50%以上。以瑞声科技等企业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加快集聚,以合众等企业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首府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加速形成。

看动能——2020年,南宁市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7%。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兴起,成为新的增长点。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加快建设,拥有浪潮、腾讯、科大讯飞等一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

看支撑——深入实施现代特色农业“10+3”提升行动,2020年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数量是2015年的2.2倍。“邕”字号农产品品牌唱响国内外,沃柑、火龙果以自主品牌远销国外,建成全国最大的茉莉花、火龙果、沃柑产区。

创新驱动发展 

南宁·中关村示范溢出效应增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五年来,南宁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南宁·中关村(基地+园区)为重要载体,深入推动技术、企业、资本、人才、服务等各类创新要素融合对接,汇聚创新资源、凝聚创新力量、激发创新活力、形成创新优势,充分发挥各创新平台的辐射带动和溢出效应,着力构建富有吸引力的创新生态系统,以高质量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让更多适宜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开花结果。

据统计,五年来,南宁市新增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21个、总数达32个,引进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12家。南宁·中关村由“一基地”拓展为“一基地、一园区、一中心、一飞地”,聚集创新主体475家。

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1151家、是2015年的4.9倍,拥有广西瞪羚企业37家、占全区34.6%。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2项,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南宁·中关村入驻企业、南宁壮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晓对此深有感触:“入驻之初,我们只是一家拥有一项科研成果、注册资金仅10万元的小微企业。依靠这一创新平台,我们快速对接国内前沿科技专家。随着科研成果的顺利转化,仅入驻两年企业就实现产值6000万元。”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南宁正坚持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以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力争到2025年,全市累计新增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20个,建设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30家;引育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团队200人(个);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00家,瞪羚企业达100家;持续推进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初步建成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创新要素基本完备、创新资源有效集聚、创新体系基本完善的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招商增添活力 

产业项目结构质量优化提升


走进位于五象新区的中国—东盟金融城,一栋栋现代化高楼大厦挺拔而立,一家家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入驻运营,一个极具“国际范”的现代金融集聚区初具规模,产业集聚效应明显……这是首府聚集群、优结构,推动产业招商提质增效的一个缩影。

五年来,南宁市紧紧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紧扣三大重点产业、产业链发展,先后实施招商引资三年行动计划、重点产业大招商、产业大招商攻坚突破年、“三企入桂”等重大招商引资主题活动,招商引资成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十三五”期间,南宁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2020年我市实际到位资金113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4.4亿美元,相比“十二五”期末,年均增长率分别达11.56%和15.96%。今年以来,南宁市全力实施“行企助力转型升级”行动,1—8月签约项目148个,涉及制造业、建筑和能源、大健康和文旅、总部经济、商贸物流、金融、现代农业等多个产业,其中制造业项目82个,数量占比超过一半,产业项目结构和质量持续优化提升。

一笔笔投资从全国各地注入,从世界各地涌来,一个个项目在优质服务中落地动工,一家家企业在适宜的环境中扎根成长、开花结果……全市招商引资饱含分量的数字,折射出投资者对南宁的充分认可,更展现出南宁经济发展的澎湃活力。

五年来,南宁强力实施招大引强、招新引高,招商步伐不停,引资成果丰硕,吸引了一大批龙头企业补链扩群,争取到更多强优企业、优质工业项目落户,为延长我市产业链条、拓展上下游配套项目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