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找准问题“小切口” 做好监督“大文章”——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依法履职不断提高监督工作实效

发布时间: 2022-03-08 |来源: 南宁日报 |作者: 杨盛 |责任编辑: 李鑫

《人大之声》采编组 

加强人大对司法领域的法律和工作监督,是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使行政权、司法权的客观要求。2021年以来,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改进司法监督工作方式,增强司法监督工作实效,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首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

回应人民群众期盼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电动自行车是南宁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据统计,目前南宁市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超过300万辆。为规范我市电动自行车管理工作,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坚持持续问效,连续4年聚焦电动自行车管理工作。

2017年,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组织开展《南宁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立法调研和起草工作,对《条例(草案)》有关电动自行车号牌管理和行驶期限、充电安全等方面提出审议意见,推动电动自行车法治化管理。2019年,开展电动自行车管理工作专项工作评议,助推《南宁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于当年审议通过并于2020年9月1日起施行。2021年,开展《南宁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执法检查并对电动自行车管理工作进行专题询问。

目前,我市电动自行车管理工作实现了生产销售、注册登记、通行停放、消防和废弃蓄电池处置等全周期管理,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电动自行车管理工作形成了“南宁经验”。

“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我们根据《条例》制定了一系列电动自行车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如在登记入户时开展学习考试,查处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时组织现场学习教育,另外还根据实际采取蓄水式放行措施,在全市50多个路口设置电动自行车提前等候区,提高通行效率。”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法制大队大队长郑龙说。

针对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问题,我市制定了“五个一”标准推进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建设。市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毛志毅介绍,在火灾预防方面,2017年至今,南宁市分两期推进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建设,第一期已建成3500个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在灭火处置方面,南宁市为72个乡镇街道建立微型消防站,将灭火救援力量下沉到群众身边。

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阮勇英表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将持续对电动自行车管理工作进行跟踪问效,促进问题解决整改。

推动公安羁押场所“三难”问题解决 着力构建紧密闭合“监督链”

问题在哪里,监督就要到哪里。2021年以来,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坚持把法律监督与工作监督结合起来,把综合监督与专项监督结合起来,把初次监督与跟踪监督结合起来,着力构建紧密闭合的“监督链”,推动一批实际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020年,全国、自治区、南宁市三级人大代表对我市公安机关羁押场所建设及管理工作开展了年中专题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报告指出,我市公安机关羁押场所建设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超量关押问题比较突出,安全隐患不容忽视;监所基础设施陈旧老化,智慧监管建设有待加强;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够通畅,尤其是看守所会见难、提审难、文书送达难“三难”问题突出。

为解决这些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将公安机关羁押场所建设管理工作列入2021年监督工作安排,并对我市公安机关落实三级人大代表年中调研时提出的意见建议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办。督促公安机关开展监管队伍作风整顿;推动新羁押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县级看守所提档升级;加快智慧监管建设等成为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的重要抓手。

一年多来,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积极推动下,南宁市公安局党委高度重视,针对调研报告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专题研究,要求按轻重缓急,分步骤予以改进,对能够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分阶段进行整改。通过努力,全市监所建设管理取得明显成效。设计关押量4500人的南宁市羁押中心于2021年10月投入使用,同时,南宁市区和5县全部完成“十三五”规划的7个监所新建搬迁工作,全市设计关押量由原来的6600人增加到13000人,大大缓解了羁押压力。

新建的南宁市羁押中心加强了远程视频提讯、会见和驻所法庭配套建设,并通过推行网上预约、动态调整警力、完善机制、提升效能等措施增强监所干警服务诉讼意识,提高服务效率。

“通过持续跟踪督办,南宁市公安机关监所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超量关押问题基本解决,律师会见难、办案单位提审提讯难、文书送达难‘三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阮勇英说。

紧扣重大决策部署 护航经济社会发展

在坚持问题导向的同时,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坚持法治引领,为改革发展提供保障。充分发挥立法主导作用,着力从法治层面解决制约发展的因素和瓶颈。针对停车场规划和建设滞后、停车难、乱停车、乱收费等问题,开展立法调研和条例草案文本的起草、论证等工作,推动《南宁市停车场管理条例》于2021年7月1日颁布施行。

推动知识产权审判破题,提振经济活力。听取和审议我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的专项工作报告,对我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形成审议意见交中院办理。市中院针对调研报告中提出的人案比矛盾突出、清案压力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合作机制有待加强、知识产权审判专业性有待加强、宣传有待加强等问题及时进行研究,采取措施予以落实,为提高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改善营商环境,推动首府创新发展作出了贡献。

推动普法工作常态化,积极推动我市地方性法规进入执法、融入司法、列入普法工作机制,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加大地方性法规宣传普及力度,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平台作用,完善社会参与和监督,营造全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氛围。

下一步,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将以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对合法权益的维护、对和谐稳定社会环境和优良法治环境的期盼为着力点和落脚点,精准发力、依法履职,加强对“一府一委两院”的法律监督,着力在“小切口”“有特色”上提高立法质量,拓展代表参与人大监察和司法工作的途径,为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推动首府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首善之地提供法治保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