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药者慧心 为人民谋幸福——记广西南宁百会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生产管理部经理李华
“都说搞科研很苦,但苦尽甘来,我记甜不记苦。”16年来,李华扎根企业一线,钻设备、抓生产、优技术、学管理,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一步步成长为车间主任、生产经理,再到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无论职位如何变化,这么多年来,李华从未离开过生产一线。
“我就喜欢听机器的轰鸣声,看工友们操作,琢磨新问题,当一名扎根基层的优秀工人,小剂药里也能实现大梦想。”李华说。
一出校门就进入百会药业,16年的荣辱与共、深耕细作,李华对这家企业有着很深的感情。
广西南宁百会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有着88年历史的老牌企业,李华进入企业工作时,生产设备老旧,产值产量处于基本维持生存的水平。面对设备故障频出、工人操作不当、生产上下游环节沟通不畅等“非技术”问题,李华明白了,搞好生产既要有技术,还要会管理,于是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两个拳头都抓硬!
李华一方面刻苦钻研技术,时常向老工人、老师傅请教,在老设备里捣鼓,反复优化生产工艺参数,通过实践让技术水平实现质的飞跃;另一方面她利用工闲时间学习企业生产管理知识,从生产计划管理、物控管理、仓储运输管理、药品GMP实施管理、工艺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综合性协调管理等方面入手,为统筹协调生产过程中的人、机、料、法等诸多环节打下了坚实基础。
得益于数年如一日的勤奋好学、精进钻研,李华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成长为公司的技术骨干。2015年,百会药业为进行转型升级,决定在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筹建新厂区。李华主动请缨担任新厂固体车间单体负责人,该车间是公司产值最大、人员最多的车间,筹建任务重大。
为了不耽误生产,李华和团队白天埋头苦干完成既定生产任务,晚上加班加点审核设计图纸、编制工艺规程及各类操作规范等。2019年9月,公司正式搬入新址,在李华的带动下,公司党员带头攻坚,仅用两个多月就完成了13个剂型的生产许可认证,各生产车间迅速实现投产。
焕然一新的办公环境,伴随而来的却是职工通勤时间过长等问题。时任工会主席的李华在与工人交流中了解到,许多工人居住在旧厂址附近,之前走几步路就能到车间,但企业搬到新址后,每天耗在路上的时间就有一个小时左右。为解决工人实际困难,李华积极协助公司办好职工食堂,为24小时倒班的工人随时提供免费餐食。同时,积极争取属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为职工开通了免费的通勤公交。
十几年来,李华和她的团队坚持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突破口,研发了“一种便于清理的压片机料斗”“一种制药用压片机”,成功申请2项国家专利。依靠生产技术的不断革新,近两年百会药业逆势上扬,产值增加6600多万元,并顺利通过新版GMP认证。
“老企业要走出新路子,是当下我们要思考的课题,也是压在‘老百会人’身上的责任。”在李华这群“老百会人”心里,早已有了清晰而明确的目标:将百会药业发展成为现代化医药企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并利用新百会的品种优势,逐步打造中国基本药物生产基地,向中国制药百强企业迈进。
锚定这个目标,李华全身心投入“铝碳酸镁咀嚼片国家一致性评价项目”研究。从工艺研究、产品试制、质量验证,到申报资料准备、人员培训培养、现场组织核查,李华和她的团队逐个攻破技术难关,2021年2月该产品顺利通过国家一致性评价,实现了量产,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今年6月,该产品首次进入医院集中带量采购,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目前,李华和团队有两项专利发明已实质审查生效,另有两项实用新型专利正在审批。
光荣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李华坦言,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百会药业要肩负起民族药企该有的责任,以关心百姓健康为首要,致力于开发好药、新药,为人民谋幸福。”李华说,未来她将继续奋战在医药一线,全力推动医药创新,为患者提供更多更有效的疾病解决方案,为健康南宁、健康广西、健康中国贡献力量。(记者 杨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