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让群众满意的公共交通
南宁市快速公交(BRT)一号线。记者 黄维业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宁市交通运输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的工作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推进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体地位。
2022年8月,经过市交通运输局多年的工作积累和努力,交通运输部正式授予南宁市“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这标志着南宁市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工作取得圆满成功。下一步,市交通运输局将为群众提供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打造让群众满意的南宁公交。
明确公益性质 实施成本规制
公共交通是一个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政府给予市民的出行保障。党的十八大之后,国务院提出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公共交通的公益性质,鼓励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为保证南宁市公共交通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市交通运输局制定印发了《南宁市公交企业客运成本规制财政补贴方案》《南宁市公交企业成本规制财政补贴实施细则》等政策性文件,建立了常态化的公交企业运营补贴机制,是广西第一个实施公交行业成本规制的城市。
南宁市推动公交企业由以盈利为目的理念逐步转向以安全为本服务至上为企业宗旨,进一步保障了南宁公共交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市创建公交都市打下坚实基础。
大力发展公交 丰富出行方式
2016年,南宁地铁1号线开通,标志着南宁市正式进入“地铁时代”。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南宁市在营轨道线路5条,总里程128.2km,快速公交BRT走廊2条,总里程32.8km。常规公交在营的444条常规公交线路中,包含快线公交10条、普线公交169条、微循环公交15条、定制公交250条(含网约定制公交3条)。网约车注册车辆约1.3万辆,共享自行车和电单车市场投放量约17万辆,公共交通类型已基本齐全,极大程度上丰富了市民的出行选择。
目前,南宁市已基本形成“大中运量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其他交通模式补充”的公共交通模式,每年公共交通为市民提供服务超过6亿人次。
推动“三网融合” 落实票价改革
公共交通“三网融合”是指“轨道+公交+慢行”三种交通模式的站点融合和换乘接驳。
2021年,我市出台《南宁市公交换乘票价优惠方案》,正式推行公共交通换乘优惠政策,打破公交与轨道票务壁垒,建立一体化公交票价政策,实现公交与轨道的服务融合。实施乘坐公共汽电车90分钟内、乘坐轨道交通60分钟内,5折优惠换乘的政策。该政策的出台进一步增强了公共交通吸引力,降低了公共交通换乘对市民出行费用、时间等综合效益的影响。据统计,2021年换乘优惠政策为市民节省出行成本约620万元。
同时,在轨道交通站点附近均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区,鼓励“慢行+公交”的绿色出行方式,深受广大市民欢迎。
发展绿色出行 探索智能公交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南宁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科学的政策、规划为指引,将绿色出行、公交优先作为南宁市交通战略导向。2015年起,为贯彻国家绿色发展要求,我市积极推进更新新能源清洁车辆工作,降低交通运输服务的碳排放。截至2021年,购置清洁能源与新能源公交车共计3100余台,在营清洁能源车辆占比为95.4%。
与此同时,积极探索公共交通智能化建设,不断创新升级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利用APP及公交电子站牌,为群众提供线路班次、到站时间等出行服务信息查询,构建新型便民服务体系。积极推广电子支付,目前,南宁市所有在营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均实现了手机扫码支付功能,极大地提升了南宁市出行的便捷性,我市线上支付比例占总客流的65%以上。
2021年,南宁市绿色出行分担率达到80%以上,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电动自行车管理的“南宁经验”“南宁样本”,对促进城市绿色出行、响应国家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号召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法制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充分肯定。
(记者 阮晓莹 苏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