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我们这十年丨兴宁区:笃行实干势头劲 精彩答卷绽芳华

发布时间: 2022-10-19 |来源: 南宁日报 |作者: 佚名 |责任编辑: 李鑫

开栏语

十年弹指一挥间,兴宁巨变展新颜。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首府南宁版图东扩,兴宁区乘势而上,奋发进取,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三产结构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各族群众手牵手心连心……回望过去,一连串激动人心的成绩催人奋进。十年来,兴宁区扛起新时代担当使命,砥砺奋进新征程,奋力续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实际行动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兴宁区通过组织企业开展“活力兴宁”购物节等主题活动,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图为南宁市文化名片之一的老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记者 黄维业 摄

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三产结构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各族群众手牵手心连心……回望过去,这是一张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催人奋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兴宁区扛起新时代使命担当,砥砺奋进新征程,奋力续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实际行动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产业蓬勃活力迸发

申通南宁智慧物流产业园项目预计今年“双11”投产;广西明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电力设备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厂房部分计划今年底投产运营;今年2月完成搬迁投产的武拖农艺机械项目预计年产值达6000万元、产量突破2000台……在兴宁区五塘工业集中区,尽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和生产场景。

兴宁区高标准规划建设五塘工业集中区,着力打造兴宁现代化工业园区,持续提升工业发展综合承载能力。2022年1—8月完成工业投资11.89亿元,同比增长297.9%。工业发展初步呈现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态势。

兴宁区着力培育优质稻、高品质瓜果蔬菜、优质家禽等主导产业,打造具有兴宁特色的现代农业。近年来,打响了“五塘大米”、“五塘苦瓜”、“兴宁小麻鸡”、国翠无公害蔬菜瓜果等农业品牌,形成优质谷、蔬菜瓜果、畜牧水产等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推进“十里花卉长廊”乡村旅游示范带“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9月30日,老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二期开街,市民在国庆假期到此共赏邕城美景,共寻国风古韵,为兴宁区的商贸繁荣注入新鲜血液。近年来,兴宁区积极推动城市更新和朝阳商圈“智慧商圈”建设,促进传统实体商业转型,支持体验式商业发展,引导商业体差异化主题定位,促进商贸业提档升级。加快推进朝阳商圈升级改造,重点打造西关路灯光民族夜市街等一批餐饮、购物集聚型夜间经济区。随着南宁东扩,兴宁区城区建设不断向东北方向延伸,商业综合体新城吾悦广场、南宁首创奥特莱斯等相继开业,金桥农产品交易中心、京东南宁电子商务产业园及运营结算中心等投入使用。

随着城区建设不断推进,多家商业综合体落户兴宁区。图为南宁首创奥特莱斯开展各类活动吸引市民参与。(兴宁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兴宁区开展“活力兴宁”购物节、“党旗领航·乡村振兴——我为家乡代言”电商大集等主题活动,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2021年,兴宁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55.35亿元,同比增长14.1%,总量和增速在南宁市县(市、区)中均位居第一;2022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

兴宁区多业态融合打造全域全季全时“旅游+”产业,兴宁体育旅游休闲大会打响文旅新品牌,休闲旅游、商贸物流、健康养生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乡村振兴阔步前行

近年来,兴宁区从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纪律作风建设、加强干部教育管理等方面,积极推进乡村清廉思想氛围的营造、优良家风村风的传承、乡村清廉文化阵地的建设,为城区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保障。

走进兴宁区三塘镇围村村那井坡,这里不仅有村史馆、家风家训馆,每家每户门前还标有自己特有的家训。在村里,数百年来口口相传的家训随处可见,它们与群山环抱、绿水环绕的优美环境相映生辉,成为兴宁区清廉乡村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

兴宁区围绕打造南宁市乡村振兴典型样板的目标任务,深入实施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工程,因地制宜打造了三塘镇围村村那井坡、五塘镇四平村塘土坡、沙平村秀平坡三个乡村风貌提升示范点,打造可复制的兴宁样板,以点带面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关键还要靠产业振兴。兴宁区按照“一轴四区五园”战略布局,以产业发展为主线,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

兴宁区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图为种植能手陆坚邦(右)和农户陆红莲(左)交流苦瓜种植方法。(李慧子 摄)

兴宁区依托“五塘苦瓜节”系列主题活动,做大做强做精苦瓜产业,带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2022年,广西农村投资集团、农创投资控股(深圳)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与兴宁区签订了“五塘苦瓜”“五塘大米”以及乡村旅游等一批产业合作促进项目,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再添动力。兴宁区持续大力招商引资,与更多龙头企业达成合作,争取覆盖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等,共同绘制兴宁区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画卷。

生态底色越来越靓

近年来,兴宁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打响水环境综合治理“五大攻坚战”,持续推广那考河治水模式。

坚持绿色惠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目前,兴宁区5个原有黑臭水体水质达标率达100%,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水质达标率达100%。2022年以来,兴宁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7.5%。兴宁区无污染地块,土壤风险可控可防。

持续打好大气、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兴宁区深入开展扬尘、臭氧污染、餐饮油烟、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治理专项行动,严格抓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大力发展垃圾焚烧、风力发电、屋顶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以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管理持续促进生态环境提升。同时,兴宁区还积极推动网格治理与市容环境全域整治深度融合,健全垃圾分类长效管理机制,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持续加强环保宣传。

群众幸福持续“加码”

近年来,兴宁区坚持人民至上,聚焦衣食住行、教育医保等百姓“急难愁盼”问题,着力做好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实施扎扎实实的惠民措施,持续提升城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2年秋季新学期,兴宁区新建扩建投入使用3所公办小学,新增学位2970个,不仅有效缓解了片区学位紧张问题、优化了教育资源,也体现出兴宁区对教育配套建设的重视。

兴宁区秉承“培育创新人才,成就幸福学子”的教育理念,全面实施“教育品牌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品学兴宁”教育品牌,以学校文化建设推动教育新发展。兴宁区“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的局面基本形成,已形成品牌学校或特色学校近30所,有4所自治区示范园、11所南宁市示范园和16所城区示范园。积极落实各类稳岗就业政策,以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为重点,鼓励多渠道灵活就业,规范发展新业态就业;2022年上半年,城区新增就业600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21%。

2022年上半年,兴宁区人民医院五塘分院、嘉和城医院、兴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基本养老、医疗参保人数持续增加,城乡低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城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人数超19万人。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兴宁区委、区政府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民族团结籽籽同心

2022年4月26日,南宁市首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基地在兴宁区三塘镇十里花卉长廊南国紫薇园揭牌,群众畅游其中可以感受到颇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也充分展现出首府南宁在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中走在前作表率。

近年来,兴宁区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积极探索“石榴籽+”模式,引导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石榴籽+示范创建”,共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三塘镇留肖坡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首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虹桥小学、富凤公司、望仙坡社区3个单位获评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城区民宗局等29个单位获评南宁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92个家庭(个人)获南宁市“五比五争”模范家庭(个人)。

“石榴籽+校园文化”,凝聚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共识。兴宁区通过打造校园民族文化墙、开辟校园广播站“民族团结教育”专栏、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多角度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学校在日常教学中融入民族团结、民族风俗等内容。

“石榴籽+乡村振兴”,传承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特色。兴宁区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在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方面多点发力,推进民族团结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兴宁区正在把优势变为态势,把潜力变为实力,把信任变为决心,用一域之发展为南宁增光添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