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邕宁区中山村致富带头人:昔日伤残获帮扶 今日领衔闯富路

发布时间: 2022-12-28 |来源: 南宁晚报 |作者: 赵敏 覃捷 |责任编辑: 李鑫

昔日伤残获帮扶今日领衔闯富路

邕宁区中山村致富带头人赖运升带领村民种植朝天椒,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辣椒长势喜人,赖运升在田间地头采摘辣椒(受访者供图)

17年前,他因一场事故,致3节脊椎和5根肋骨骨折,成为被帮助的对象。如今他穿梭在田间地头,带动和指导残疾农户参与种植朝天椒,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在南宁市邕宁区那楼镇中山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的赖运升帮助不少残疾农户重拾信心。12月26日,记者走近赖运升和在他帮助下过上好日子的农户,倾听他们的故事。

计划被打乱积极寻求转型

从一名残疾贫困户到脱贫户、致富带头人,再到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赖运升实现了了不起的“连环跳”,也成了十里八乡的“红人”,这也让他更加坚定带领群众发展产业致富的信心。

几年前,赖运升通过持续扩大种桑养蚕规模,收入大幅增加,成为村里的致富能人。作为南宁市邕宁区远升扶残联合基地理事长,赖运升本想带领村民将原来发展良好的种桑养蚕和食用菌种植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但新的村庄规划建设,打乱了他的计划。

2021年3月,南湛高速公路规划从中山村穿过,这让赖运升又喜又急。喜的是中山村在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发展必然得到更好带动。急的是村里被征收的60多亩土地,大多是各农户桑园所在地,没有桑园就无法发展养蚕;而在公路附近种植食用菌是不符合卫生标准的,也不能继续发展。两个原本已经小有规模的产业面临停滞转型,让赖运升犯了难。

如何寻求新的产业发展?赖运升找到了中山村驻村第一书记研究另谋产业。赖运升说,他希望带动更多的残疾农户致富,而残疾农户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种养技术有限,工作能力更是有限,高端的种养不仅成本高,而且残疾农户技术和体力跟不上,很难带动他们致富。几经辗转,他再次瞄准了当地传统产业——辣椒种植。他把想法告诉了第一书记,希望能够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合作。

带领残疾人农户增加收入

2021年下半年,当地创业青年黄元沈将自己的公司带到了中山村,并斥资近百万元购置了两套辣椒烘干设备,租用以前的养蚕房作为生产车间,当年就为村集体带来5万元的收入。在其影响下,赖运升的朝天椒种植也渐渐走上正轨。

随后,赖运升的公司与广西农科院合作,以订单的模式向广西农科院订购种苗,并将种苗转交到种植户的手中,以“种苗供应+技术指导+报价收购”的方式,带动周边村屯、乡镇种植朝天椒3000亩以上。公司共派了五六名科技特派员,负责每片种植区域的技术指导及疑难杂症的处理,而赖运升不仅充当着中山村区域的技术员,更是推广种植的宣传员。

赖运升是一名残疾人,他深知残疾人发展产业的不容易,对残疾农户更是倍加关心。残疾农户余春瑶夫妇都是残疾人,今年春季,已经种植过一批朝天椒的他们尝到了甜头。因为劳动能力有限,只种了500多株,却获得了6000多元的收入。“在赖叔的指导和带动下,我们种植朝天椒增加收入,劳动强度也是我们能够接受的,非常感激。”余春瑶说。

“我们有信心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闯出新路子!”赖运升看着手中的残疾农户种植记录表笑着说。2023年将至,赖运升将继续带领村民探索新产业,走出一条示范性好、带动性强、参与性高的产业振兴新路子。(记者 赵敏 覃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