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随叫随到送医入户 坚守岗位救死扶伤——武鸣区宁武镇乡村医生速写

发布时间: 2023-01-16 |来源: 南宁日报 |作者: 李静 |责任编辑: 李鑫

韦炳都和同事在查房,了解患者身体状况。记者 宋延康 摄


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有这样一个群体——扎根基层、默默奉献、逆向而行、能打硬仗,用责任与担当构筑起乡村健康防护网。他们是一群来自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医生。近日,记者来到武鸣区宁武镇,走近这些基层群众的“健康守门人”。


“李医生啊,我入户到12组的陆凤英老人这里,她有点不舒服,躺在床上,说头晕。”


“有没有发冷、发热,体温多少?”


“暂时没有发热现象,就是头晕,没力气。”


“好的,我马上过去。”


接到村干部打来的电话后,武鸣区宁武镇华山村卫生室乡村医生李颖芳就挎上药箱出发了。


83岁的陆凤英腿脚不便,但看到乡村医生上门,老人使出全身力气拄拐杖起身迎接,李颖芳见状赶忙快步上前扶住老人。经过评估,李颖芳认为老人的身体健康情况基本稳定,需要多卧床休息,注意营养饮食。


像这样接到电话,不管白天黑夜、随叫随到的送医入户,在李颖芳的工作中常常出现。


华山村有12个村民小组、村民2856人。村卫生室有两名乡村医生。按照当前疫情防控重点人群管理的要求,村医和村干部需要详细摸排每一个村民的健康状况,每天都会入户走访重点人群,把发现健康问题的关口前移。在村卫生室的门口上留有村医的联系方式,村医走访时也会把名片留给每一户村民,方便发生紧急情况随时联系。


李颖芳所负责的7个村民小组有1400多人,最远的村民小组有五六公里,骑电动自行车约半个小时,片区内的170多位老人都是她要关注的重点人群。


“签约了家庭医生的慢性病人每个季度都要随访,行动不便的老人需要每天入户随访,我每天平均走五六户人家。”李颖芳说,前段时间,一位85岁老人突然出现发热发冷、全身疼痛等症状。在接到老人儿媳的电话后,她马上骑着电动自行车上门,给老人服用了中药,直到老人退烧离开时,已经是晚上7时。


“我的工作很有意义。”李颖芳说,“村民就像自己的家人一样,家人的健康问题就是我最关注的问题。”作为一名村医,奔走在村道上为村民筑起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她感到既充实又自豪。


和李颖芳一样,韦炳都也是一名乡村医生,他在宁武镇卫生院工作,是医务科的主治医师。2022年12月下旬,卫生院发热门诊迎来了第一波就诊高峰;一周之后,住院部迎来了住院高峰。“住院量比平时增加了一倍,忙不过来的时候就几个科室一起来帮忙。”


按照应收尽收的原则,医院尽最大能力在走廊临时增加了病床,及时收治患者。住院的人群中,老年人占了大多数,因部分老年人的子女外出务工无法赶回陪护,对于这些老年人来说,韦炳都和同事们不仅是救死扶伤的医生和护士,还是为他们忙前忙后的“亲人”。


元旦前,韦炳都的两个孩子相继发烧,家里老人急得连打好几通电话,但那时他和爱人都在医院忙着救治病人没能及时接听,天亮了才回电话。“心里很着急,恨不得马上回去带孩子过来看病。但是当时正是医院人手最紧张的时候,一个医生管20多个病人。”韦炳都说,他们只能在电话里尽量指导老人给孩子降温、用药。


即便如此,韦炳都从未后悔当初从医的决定。把根扎在基层,为群众解决病痛,是他朴实的想法,更是医者仁心。“基层医务工作很辛苦,但是我从来没有后悔过我的选择。特别是我们帮病人解决了问题、看到病人脸上的笑容时,我们心里很有成就感。即使再苦再累,我也觉得值。”


随着春节临近,返乡人员增多,农村地区的防疫任务更重、压力更大。作为基层老百姓最亲密的健康“守门人”,成千上万的乡村医生筑起了坚实的“防护墙”,给百姓带来了温暖和希望。(记者 李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