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六一”快乐|缤纷过六一 童趣别样浓

发布时间: 2023-06-02 |来源: 南宁日报 南宁晚报 |作者: 综合 |责任编辑: 李鑫

今年6月1日是第73个“六一”国际儿童节,南宁多地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健康温馨的节日气氛,让全市广大少年儿童在欢声笑语中庆祝自己的节日,展示“童”样精彩。

市妇幼保健院

认识中医药膳 学做防疫香包

制作防疫香包

穿着汉服的孩子在用中药“作画”。记者 叶祯 摄

6月1日上午,市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市妇幼)儿童友好广场前掌声不断、欢声笑语连连,童声持续飞扬。由市卫健委主办、市妇幼承办的南宁市2023年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暨“儿童友好健康护航”系列儿童友好健康宣传服务活动在市妇幼进行,开启2023年系列儿童友好健康服务宣传活动序幕。

活动仪式上,出席活动的嘉宾为现场小朋友赠送小礼物,送上节日祝福。活动现场,舞台上唱歌、助长操等表演节目精彩纷呈,该院儿保科、中医科的医护人员与幼儿进行奥尔夫音乐表演、儿童扶阳助长操表演。

当天,市妇幼还在新门诊大楼一楼开展“识中药做香囊”暨中药科普宣传及中医药膳展示活动。中医、药剂人员讲解每一味中药名称、功效后,小朋友们用中医药膳完成了拼图、防疫香包制作,中医国粹与儿童活力相结合,制作出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拼图、香囊,在手工制作、科普宣教、药膳品尝等体验活动后,妇幼中医药膳文化不断浸润儿童心灵。

活动当天,市妇幼与7家示范托育园签订“医育融合”友好合作单位协议,并进行授牌仪式。这是市妇幼深化“医育融合,家校共育”的托育服务新模式,促进儿童友好医院建设的举措,共同助力南宁市建设成为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助力三孩政策实施。此外,为给儿童持续的健康惠民服务,市妇幼在活动现场开设义诊区,儿保科、中医科、五官科、口腔科、外科、儿科等高年资儿科专家联合开展健康义诊活动,大家就儿童生长发育问题、儿童心理等问题接受家长的咨询,科普儿童保健、流感疾病预防等知识,引导树立健康生活理念,增强保护儿童意识和能力。(记者 叶祯 林英葵)

广西科技馆

“畅游”科学海洋乐享“科普大餐”

6月1日国际儿童节,要说哪里最热闹,当属科技馆。“六一”期间,广西科技馆为前来参观的儿童奉上了一道丰盛的科普“大餐”,让孩子们在自己的节日里,体验科技,边玩边学。据统计,截至当天下午4时,广西科技馆入馆预约人数已达5000人次,创疫情后人数历史新高。

当天早上,记者在广西科技馆看到,馆内人头攒动。在常设科普展厅为“小科迷”们献上了丰富的科学教育活动、展品主题辅导和精彩的科普剧表演,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体验了各种科学展品,感受了前沿科技的乐趣。

同时,科技馆还为想要深度探索科学奥秘的小朋友设计了“冲上云霄”“童话里的科学王国”“魔幻光影之旅”三个不同主题的科普研学团,吸引了不少小朋友积极参与。活动现场,丰富有趣的科普活动吸引了小朋友们纷纷驻足观看,还有不少家长和孩子兴致满满地排队报名参与活动,孩子们沉浸在科学的海洋里,乐此不疲。

最让小朋友们开心不已的是,当天,广西科技馆高科技影视中心可谓人气爆满,为小朋友们精心挑选了4部特效科普影片,让大家享受银幕带来的快乐。(记者 凌剑伊 黄传彦)

荣和新城小区

特殊孩子探秘花园感受多彩大自然

孩子们和志愿者一起收集落叶、落花制作插花篮、树叶签。记者 宋延康 摄

6月1日,“疗愈花园与爱‘童’行”活动在南宁市荣和新城小区举行。南宁市新声堂特殊儿童康复培训中心的特殊孩子来到小区老友大花园开展探秘花园寻宝记、垃圾分类小课堂和栽种我的小花园活动。在这场自然疗愈主题儿童节活动中,孩子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

荣和新城“送你一朵朱槿花老友花园”占地500㎡,是南宁第一批参与式社区花园的示范点花园,以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种植了许多本土植物和生态设施。该花园所处的小区拥有超过20个迷你的老友花园。

在老友花园里,听障儿童、孤独症儿童、多动症儿童、交际障碍儿童开启“秘密花园寻宝记”。“这是双色茉莉,也叫鸳鸯茉莉,这是红纸扇,那边是小蘑菇。小朋友们可以把看到的植物画下来。”志愿者耐心地向孩子们介绍并引导。欣欣(化名)仔细地观察、寻找不同的自然元素,辨认不同的植物、鸟类或昆虫等,培养自己的感性认识和审美素质,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此外,孩子们还可以通过触摸、听声进行体感探索,开启自己的五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了解世界上的自然美好和生命之间的密切关系。

“把自己喜欢的花插进去。”“用绿色点缀一下。”……听到志愿者的引导,孩子们还用雏菊、满天星等花卉制作插花作品;用画笔在树叶上画上鱼的条纹,贴上鱼眼睛,制作彩色“小鱼”。一串手工树叶“鱼”在阳光下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

随后,在小区共益社区厨余处理中心,“垃圾分类小课堂”和“栽种我的小花园”陆续进行,孩子们体验了垃圾分类小游戏、制作香草盆栽和压花小蝴蝶等益智活动。他们运用薄荷、迷迭香等香草,手工制作自己的小花园盆栽作品,学习如何培养、浇水和照料植物。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可以感受到自己对于植物生长的影响,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

(记者 韦薇)

书店

节日闹中取静沉浸浓浓书香

沉浸在图书世界里的孩子。记者 宋延康 摄

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你去哪里“打卡”?当天下午,记者走访了南宁市部分书店和图书馆,发现不少孩子喜欢到各大书店“打卡”,沉浸在浓浓书香里。

在韬智书店瑞和店,小朋友们挑选自己喜爱的书本,如《如果历史是一群喵》《超级飞侠环球历险记》等绘本图书,在舒适宽敞的书店空间,小朋友们在书海中尽情遨游。

在茶花园路新华书店23号店,记者看到,无论是阅读区还是在书架旁,正在阅读的大多是小朋友。他们有的端坐在椅子上,有的席地而坐,还有不少萌娃在家长的带领下,翻阅自己喜欢的小图书。

该书店管理人员介绍,当天前来买书看书的小朋友不少。在销售方面有各种图书折扣,低至5折,也有各种买赠优惠。早上至中午,当天进店人数超过1200人次,受欢迎的书籍当属儿童课外读物、启蒙教育类读物。

一位家长告诉记者,“今天天气太热了,去公园玩不了多久,待在凉爽的书店里,带孩子静静地阅读,选购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也是很有意义的。”据悉,“六一”儿童节期间,南宁市各大书店会尽量满足孩子们的要求,其中不少儿童读物出售价优惠至6折左右,不少小学生和家长购买热情很高,他们表示“六一”在“书香味”中度过节日既充实又有意义。

(记者 凌剑伊)

广西博物馆

捏泥巴学陶艺感受简单的快乐

孩子们走进展厅认识陶质文物。记者 陈蕾 摄

童年玩什么?当然要玩泥巴啦!6月1日,广西博物馆为孩子们准备了好玩有趣的陶艺研学课,大家跟随博物馆老师一起到展厅里认识陶质文物,大开脑洞捏泥巴,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

研学课的第一站走进“广西古代文明陈列”展厅,博物馆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目前珠江流域中上游地区乃至中国发现年代最早的陶器之一。这是一件广西甑皮岩遗址出土的素面夹砂陶斧残片,年代距今11000年以上,由于烧造温度不超过250℃,尚未完全陶化,因此这件陶釜被称为“陶雏器”,对研究陶器起源具有重大意义。

从制作工艺最原始的陶器,到装饰着精美图案的陶制炊器,再到栩栩如生的陶制动物,展厅里的陶质文物丰富了孩子们的创作灵感。一双双富有创意的小手,不断地敲打、捏塑,赋予了松软的陶泥神奇魔法,更让快乐变得如此简单。

当天,广西博物馆还开展了《折纸魔术:惊奇纸立方》新书分享签售会,特别邀请被誉为“折纸魔术师”的空间艺术家梁海声和大家分享好玩的折纸。通过折叠和嵌套,普通的白纸在梁海声的手里变出面具、饺子、粽子等各种不同的新奇造型,让小读者们感受到折纸也能像乐高积木一样变得立体、艺术、时尚而富有趣味。(记者 陈蕾)

参与有奖问答了解妇女儿童“两个规划”

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涉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与妇女儿童健康教育、生产生活、发展环境息息相关。6月1日,南宁市妇联、南宁晚报联合发起为期十五天的“南宁市妇女儿童‘两个规划’互动有奖问答”,快来看看你对“两个规划”了解多少,新的政策将带来哪些新变化。

妇女儿童是家庭的重要成员,是共建共享美好生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力量。作为未来十年南宁市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南宁市妇女发展规划(2021—2030年)》共设置了8大领域,提出88项主要目标和96项策略措施,对促进妇女与全市经济同步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南宁市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共设置了7大领域,提出73项主要目标和94项策略措施,致力于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据悉,与上一个十年规划相比,新“两个规划”既保持了延续性,又具有新的特色和亮点,如增设了“妇女与家庭建设”“儿童与家庭”“儿童与安全”等领域,进一步增强全市妇女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让广大市民群众进一步了解南宁市妇女儿童事业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此次互动有奖问答的答题范围均来自“两个规划”,由题库随机出题,每轮5题,每个题目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对5题即可参加抽奖。在6月1日至15日活动期间,每个微信号每日有2次参与机会,活动奖品包括10元至100元不等全国三网话费,以及精美茶具等。

令人关注的是,南宁市于5月31日正式启动2023年儿童友好主题活动月系列活动,今后将结合新儿规具体内容,从教育、医疗、安全、福利、家庭、法律等领域入手,实施儿童友好社会政策支持行动、儿童友好公共服务提升行动、儿童友好权利保障完善行动、儿童友好成长空间创建行动、儿童友好发展环境优化行动等五大行动,推动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记者 陈蕾)

非遗润童心多彩儿童节

——南师附小举行2023年庆“六一”暨首届非遗课程学习成果展示活动

南师附小非遗彩调班展示《壮美彩调》校本操。记者 黄红锦 摄

豪迈大气的敬酒歌、欢快热闹的扁担舞、匠心独造的“点米成画”……5月30日,南宁市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举行2023年庆“六一”暨首届非遗课程学习成果展示活动,展示学生在非遗课程中的学习成果,展现非遗活力迸发、与时俱进的新气象和南师附小阳光少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一台演出展风采 民族文化有活力

活动在悦耳动听的民歌《大山真美好》《壮族敬酒歌》中拉开了序幕。在扁担舞《壮乡春早》中,小小传承人手持扁担有节奏地敲打着,演绎壮乡节庆的热闹欢快;在非遗短剧《螺蛳飘香》《钦州烟墩大鼓》中,小演员们穿上各式传统服装,一招一式颇有风范,台下小观众看得津津有味;在彩调校本操《壮美彩调》中,孩子们用活力与朝气演绎民俗文化的精髓。此外,葫芦丝演奏《荷塘月色》、白话童谣《中华儿女气昂昂》、功夫扇表演《中国功夫》一一登场,给观众献上了一台精彩的非遗盛宴。

活动中,学校还为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非遗小传承人”“技能小达人”颁发了奖状。本次活动展示了全校师生良好的艺术文化素养,集中呈现了在“双减”背景下学校非遗课程学习取得的丰硕成果。“我和同学们一起上台表演了功夫扇,感觉这个‘六一’很有意义。”该校六(4)班学生杜雨涵表示,本次活动让她在感知、体验中了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方天地展成果 艺术创作有新意

造型精巧的竹篾花灯、色彩艳丽的衍纸画、构思奇巧的折纸“三角插”纸艺……走进南师附小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展示厅,丰富多彩的学生非遗课程学习成果让人目不暇接。

一幅“点米成画”作品吸引了众多目光,上面用彩色米粒组合成的苗家少女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点米成画’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小解说员韦依晨介绍,“点米成画”需要准备棉签、牙签、胶水、卡纸、白米、黑米等,经过染米、勾勒、粘贴等步骤才能完成画作。她感叹,跟着老师学习、创作的过程并不轻松,但很有意义。

展厅内,从扎染服装到竹篾编艺,从书签到装饰画,无不体现了浓厚的民族传统文化色彩。这些非遗作品的背后,是师生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将扎染技艺运用到手帕、背包、帽子中,竹篾编艺不局限于箩筐等常见物,“点米成画”比传统画作更精美、立体,非遗在师生们的创新中“活”了起来。

“我们希望以创新的体验式教育,让孩子们深刻感受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非遗项目的精湛技艺,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王莉表示,开展互动、体验式学习,让学生们零距离接触非遗、熟悉非遗,赞叹传统文化和技艺的同时,增强学生们的文化自信、历史自信和民族自信。

一堂课程提品质 非遗传承有后人

在学习功夫扇、打陀螺、滚铁环、走板鞋、扁担舞等传统体育项目中体会民族体育带来的别样乐趣;在竹篾花灯、“点米成画”、扎染、结绳等传统技艺特色班上制作精美的艺术作品;在非遗传说“小传人”特色班里了解我国名胜古迹和非遗故事;在二十四节气探索、非遗节日文化探索和壮族风俗探索特色班上感受民俗文化魅力……在这里,孩子们沉浸在一堂堂寓教于乐、融学于趣的非遗实践课中。

“我们希望通过特色的非遗课程、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校长王莉说。

为此,学校结合“传承民族文化构建和谐校园”办学特色,聚焦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深入挖掘非遗文化内涵,进行非遗特色课程的探索和实践。从开设丰富多彩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非遗文化传承选修课程,到将非遗文化课程融入课后服务中,采取师生双选机制进行教学,再到搭建多个平台,展示学生学习成果……学校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为内容打造的特色教育,呈现了项目有特色、上课有实效、效果呈“优质”等特点,使学生在“学中乐、学中学、学中悟”,让非遗文化走进课程,让民族文化浸润学生头脑。(记者 宾艺苑 黄春燕 伦霞芳)

非遗文化绚丽绽放民族团结谱写新篇

——南宁市锦华小学非遗舞蹈团精彩亮相2023全国五个自治区“六一”少儿文艺晚会

花棍铃铛响,舞动瑶乡梦。5月31日,在宁夏、广西等五个自治区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的“童心绽放新时代”2023全国五个自治区“六一”少儿文艺晚会上,南宁市锦华小学非遗舞蹈团携原创布努瑶族花棍舞作品《侬阿喆禾下梦》精彩亮相,展示广西非遗风采。

秉承“办有温度的阳光教育”理念,南宁市锦华小学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花棍话传承”活动,传承布努瑶族花棍舞文化,引领师生在弘扬传统中发展创新,让师生在传承非遗中增强民族自信、维护民族团结。该校因此入选第一批自治区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

登台演出 展现非遗舞蹈新魅力

当天,一群身着布努瑶族盛装的孩子手持挂缀铃铛、缠绕瑶族花布的花棍,登上了晚会录制现场的舞台。在淳朴、激越、苍凉的音乐声中,孩子们跳着充满力量的舞步,齐声高唱瑶语歌。他们用古朴的花棍舞技巧,再现了布努瑶族农家少年使用花棍在农田中驱赶害虫进行农耕活动的情景,尽情演绎金秋时节瑶族人民舞起花棍庆祝丰收的喜庆画面。精彩动人的舞蹈赢得了现场观众的声声赞叹、阵阵掌声。“我们想用这支舞蹈致敬袁隆平爷爷的‘禾下乘凉梦’。”孩子们说。

在此次演出中,南宁市锦华小学非遗舞蹈团不仅向全国观众展现了广西少数民族非遗的风采和广西少年儿童幸福成长、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还表达了各民族守望相助、手足相亲的民族情怀。

石榴花开齐传承,民族团结同筑梦。全国五个自治区的孩子们同台展演,他们心手相牵,用歌舞共同祝愿中华民族美好未来。

培养师资 激活非遗传承新动能

在布努瑶族花棍舞《侬阿喆禾下梦》中,学校非遗舞蹈团的男生们动作整齐划一又不失灵动,表情极富感染力。打花棍、抛花棍,精彩之处让观众目不暇接。

该校非遗舞蹈的精彩呈现,得益于拥有一支专业素养极高的音乐教师队伍。2019年,学校成为广西艺术学院民族传统舞蹈基地。为更好地了解布努瑶族花棍舞的现状,学校派出艺术教师到广西艺术学院进行舞蹈培训,掌握非遗花棍舞的教学技巧和重难点,为学校开展非遗教育提供人才和师资的强有力支撑。

通过非遗舞蹈进校园的方式,学校让孩子们在课余时间接受非遗文化的熏陶,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众多学生亲近非遗、了解非遗,感受非遗的魅力,受到非遗文化的熏陶,从而成为非遗的欣赏者、享用者、传承者。“我将把这一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争当小小非遗传承者,为传承非遗出一份力。”参加表演的一位学生表示。

多措并举 焕发民族艺术新光彩

在排练中,老师们采用面授教学法、微课教学法开展教学,认真讲解非遗舞蹈的每一个动作,手把手引导学生体会民间花棍舞所承载的民族激情。

老师创新非遗舞蹈教学方法的背后,是学校积极开展关于“非遗舞蹈——布努瑶花棍舞”的研究教学,以“人人争当小小非遗传承者”为目标,通过开展教师培养、课程构建,整校推进广西非遗舞蹈——布努瑶花棍舞的传承实践探索。学校还制定非遗舞蹈传承方案,建立由广西艺术学院舞蹈学院为教学智囊团,本校老师和艺术学院老师相结合的授课教师团队,既保证师资力量,又保证教学进度。

非遗进校园,润物细无声。在传承非遗舞蹈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有效提升,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下一步,学校将持续打造“双减”五育课堂,继续引进更多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歌舞,让孩子们学习非遗、接触非遗、热爱非遗、传承非遗,营造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大力推动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记者 宾艺苑 梁蜜萍)

嘉年华庆“六一”献爱心乐成长

“红领巾壮苗行动”爱心义卖集市现场人头攒动。记者 黄红锦 摄

6月1日晚,为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南宁市青秀区在内街文化创意园喷泉广场举办“六一”亲子嘉年华,开展红领巾义卖集市、专家义诊、动漫人物特辑快闪、音乐童话剧表演等,一系列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度过快乐又温暖的儿童节。

活动现场,南宁市青秀区长堽小学“红领巾壮苗行动”爱心义卖集市现场人头攒动,书本、文具、徽章、贴纸、玩偶等义卖品琳琅满目。学生和老师们为了献出更多爱心,使出浑身解数大声吆喝着“快来看一看瞧一瞧,义卖集市奉献爱心”,同学们小小的身体为“爱”展现出大大的能量。

献一片爱心,送一丝暖意。“在‘六一’儿童节这天拿出自己的闲置物品进行义卖,并将赚来的钱捐赠给需要帮助的孩子,让他们跟我们一样度过快乐的儿童节,我觉得非常有意义。”长堽小学五(2)班学生唐筱雅说。长堽小学教师刘冬妮告诉记者,当天共有15名教师、50多名学生来到内街开展爱心义卖活动,“5月31日已经在校内开展了爱心义卖,今天我们将爱心延续到校外,将‘爱’奉献给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刘冬妮说。

当天还进行了专家义诊,为市民群众提供方便、优质的医疗服务;卡通角色巡游互动,动画片中的热门角色闪亮登场,引来不少大、小朋友的欢呼;《冰雪奇缘爱莎公主》大型音乐童话剧,带领市民群众近距离接触童话世界;内街主题街区的楼梯涂鸦也吸引了大、小朋友纷纷拍照打卡……

“本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少年儿童的课余文化生活,也让孩子们在义卖活动中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度过一个难忘而有意义的节日。”长堽村党总支书记、少工委主任谢云海说。(记者 覃雨轩 谢嘉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