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传承多彩非遗 唤醒文化记忆——马山县多措并举保护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 2023-06-13 |来源: 南宁日报 |作者: 综合 |责任编辑: 李鑫

6月9日,马山县举行庆祝2023年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暨第十届马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工作成果展演等系列活动,通过展演等方式展示全县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展示:让非遗绽放光彩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是“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紧扣该主题,马山县举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示”“庆祝2023年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第十届马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工作成果展演”等两项主题活动。

气势磅礴的壮族会鼓、古朴苍劲的瑶族蚩尤舞、悦耳动听的壮族传扬歌……在马山县人民广场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示中,来自白山、古零、加方、古寨、里当、永州等乡镇的21个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及其团队,展示马山丰富的非遗项目,一个个精彩节目引得现场群众阵阵喝彩。

成果展演活动中,马山县各中小学校的16支队伍以马山壮族打扁担、壮族打榔为专场展演,进行激烈角逐。在扁担舞展演中,选手们身着壮族盛装,伴随着有节奏的鼓点,手拿扁担敲打出欢快、动听的旋律,演绎出一幅幅壮乡农民喜获丰收的欢乐场景。

本届宣传展示活动优选、汇集了马山的非遗项目和美食物产,通过非遗展示、现场互动体验、民俗宣传、文物保护成果图片展等协同联动的形式,打造立体多元的非遗消费新场景,让更多的非遗特色产品连接市场,赋能马山文旅产业提质升级。

保护:让非遗源远流长

近年来,马山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非遗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从制定保护规划、建立保护制度,到组建展演队伍、建立传承基地;从开展校园传承、举办成果展演,到深入挖掘研究、编写理论教材;从定期开展培训、壮大传承队伍,到依托民俗特色、助推文旅融合……马山县逐步摸索出了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推进非遗传承的有力举措,催开了马山民间文化艺术之花。如今,全县组建了40多支非遗展演队,建立非遗保护传承基地17个,组建业余文艺团队150支;将22所中小学定为马山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将被誉为马山“文化三宝”的壮族三声部民歌、壮族会鼓、壮族打扁担引入课堂;引导企业参与特色文化产品的开发,全县拥有20多家特色文化旅游商品研制生产厂家。

发展:让非遗焕发生机

位于红水河南岸的马山县是久负盛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会鼓之乡”。目前,马山县拥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1个、市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25人。

然而,马山县非遗项目传承人年龄普遍偏大,愿意从事非遗传承的年轻人逐渐减少,这对非遗传承工作是不小的挑战。

非遗是一种“活态文化”,必须由人来传承、延续。为此,马山县将加强非遗的认定、记录、建档、研究等基础工作,完善非遗保护体制机制,提高传承实践能力,弘扬当代价值,推动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下一步,马山县将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构建有利于保护传承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举办多种形式的文艺展演活动,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持续输送非遗,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扶持力度,鼓励传承人带徒传艺,探索将非遗与现代艺术、生活习俗相结合的支点,吸引更多年轻人成为非遗传承的中坚力量;鼓励更多文创企业开发具有马山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扩大非遗产业链;结合旅游市场发展需求,谋划推出更多以马山“文化三宝”为主题的商演节目,加快文化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打造文化旅游经济新增长点。

(记者 宾艺苑 任红伟 韦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