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共育同心“石榴籽” 浇灌校园“民族花”——南宁市多措并举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育教学工作

发布时间: 2024-04-15 |来源: 南宁日报 |作者: 陈媚 李翠 |责任编辑: 李鑫

唱山歌、抛绣球、跳竹竿舞、制作五色糯米饭……每逢广西三月三,南宁市各中小学幼儿园的民族团结进步氛围格外浓厚,青少年儿童体验多彩民族文化,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石榴花开,籽籽同心。南宁市教育系统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方位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植入校园,根植于师生心间,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美丽的校园里绚丽绽放。

构建完善工作格局

4月10日,南宁沛鸿民族中学教育集团桃源、江南和同乐三校区联合举办第十五届校园歌圩文化艺术节暨第十九届“三月三”歌台活动。师生们身着民族服装载歌载舞,共同品尝民族特色美食、体验民族体育项目,感受民族文化魅力。

加强青少年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意义重大。南宁市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全市教育系统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领导小组进行统一指挥和协调保障。各县(市、区)、开发区教育局和各学校建立本地本单位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履行职责开展工作,确保全市教育系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顺利开展。

在领导小组指导下,南宁市教育系统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涌现出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形成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南宁市教育局获评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南宁市宾阳县凤凰小学等4所学校获评第六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市一职校、市四职校分别获批成立“广西民族餐饮(民族小吃)民族文化传承基地”“广西民族艺术(葫芦丝等)民族文化传承基地”。

南宁市教育部门遴选一批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依托广西民族博物馆、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馆等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教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从校园延伸至社会实践。

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

“小小阳雀换新装,两翅拍拍离故乡,出门求学不怕远,因为有梦在远方。”4月8日,在南宁市秀安路小学广西三月三暨非遗传承大课堂活动中,学校非遗传承校外辅导员、广西“90后”山歌王蒋成现场讲授即兴创编、曲调等山歌相关知识,师生们在山歌的动听旋律中领略“刘三姐歌谣”的魅力。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南宁市持续探索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新思路、新方法,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中,通过特色课程,促进师生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开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立足课堂,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思政、历史、语文、艺体等课程深入融合,挖掘和利用当地民族教育资源,将优秀民间文化引进学校、带入课堂,开设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课程。如开展全市思政课展示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活动,打造一批“名师”“金课”,在全区创新性地将抛绣球、踢毽子等民族体育项目纳入中考体育学科考查内容,常态化举办“市—县—校—班”四级联赛的全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搭好连心桥。将民族团结进步理念融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常态化开展“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推普周活动,积极推广普通话,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和规范化要求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各环节。

浸润式教育聚同心

4月9日,南宁市五象新区第二实验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身着民族服装,与老师一起体验扎染制作、壮锦绘制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根植于孩子心中,提升幼儿热爱祖国、家乡的真挚情感,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寓教于乐是一种让学生更容易接纳的教学形式。南宁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校园活动,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有形、有感、有效。

融合交流,共建团结“大家庭”。南宁市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常态化举办广西三月三、“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心手相连走向未来”等活动,唱响民族团结进步的主旋律。各中小学校通过升旗仪式、班会、主题团日活动、少先队活动等形式,融合墙报、板报、书画、故事会等,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不断促进各族青少年交流交融,营造共创共享的良好氛围。

积极实践,培养“接班人”。开展民族文化节、民族美食节、民族体育运动会、民族团结读书会等广西三月三主题系列欢庆活动,师生们体验跳竹竿、对山歌、走板鞋、滚铁环、画彩蛋以及制作五色糯米饭等,感受浓厚的节日氛围,弘扬传承民族传统文化。(陈媚 李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