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新愿景——南宁市人大常委会加快立法节奏全力服务中心大局

发布时间: 2024-04-23 |来源: 南宁日报 |作者: 杨盛 |责任编辑: 李鑫

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立法工作会议近日召开。会上透露,今年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计划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城市治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事项作为立法重点,安排继续审议和初次审议法规草案项目14件,开展立法调研项目14项。

立法,是法治的“最先一公里”。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立法工作始终,健全完善党领导立法机制,充分发挥人大立法主导作用,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发展大局和民生需求,主动顺应新形势新任务,以立法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社会治理、民生改善,努力强化中国式现代化南宁篇章法治供给。

坚定信心 护航高质量发展

立法工作千头万绪,追本溯源,就是需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立法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和结合点。

“我们注重立法有效管用,以高质量立法护航高质量发展。”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立法主导作用,聚焦中心工作,以立法护航改革发展大局,为全市上下坚定高质量发展信心注入强劲动能。

3月1日起施行的《南宁市会展业促进条例》是立法促发展的一个实例。市人大常委会紧扣开放主题,以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为牵引,制定会展业促进条例,在建立制度、加大招展引会力度、做好服务保障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以立法促进会展经济对城市经济的带动效应,推动会展业成为服务“南宁渠道”和现代服务业的主力军,助推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去年,市人大常委会审查和集中清理涉及市场主体的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886件,为实体经济发展壮大营造优良法治化营商环境。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3年度营商环境评价结果中,南宁市获评“优化营商环境进步最明显省会城市”。

审议科技创新促进若干规定(草案),开展数字经济发展促进条例、老友粉产业发展条例、马山黑山羊产业发展条例、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条例立法调研,开展开发区法规修改、依托平陆运河发展“向海经济”立法研究……这些今年立法项目成为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法治方式引领、规范、促进和保障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

坚守初心 秉持人民至上理念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更好回应群众诉求和呼声?市人大常委会用一部部情系民生冷暖的法规给出答案。

让群众更亲、更近母亲河。建设亲水平台、观景走廊等亲水设施,布局安全美观、层次丰富的景观照明设施,优化码头功能和航运功能……市人大常委会对准“一条江一片区”,以“小切口”立法模式,制定南宁市邕江滨水区域条例,对邕江滨水区域如何规划建设、设施如何维护、怎样实现共享共治等方面作出规定,让群众在“百里秀美邕江”建设发展中体验到更多的获得感、参与感、满足感。

美丽南宁,山水如画。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市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城市内河湖泊管理条例等立法步伐,同时,将围绕河湖长制、那考河保护管理、三江口历史文化保护、顶蛳山遗址保护等开展立法调研,为绘就蓝天常在、碧水长流、青山永驻的美丽画卷提供可靠的法治保障。

爱国卫生运动是加快推进健康南宁建设的重要抓手,新修订的南宁市爱国卫生条例一方面以重点场所、薄弱环节为要点,对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作出规定;另一方面从健康促进与教育、健康环境建设与管理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帮助公民树立和践行“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理念,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

志愿服务是绿城南宁的亮丽名片。南宁市志愿服务条例从志愿服务权益保障和激励机制、促进措施等方面进行完善,明确在“广西志愿服务月”的基础上,每年3月为南宁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月,并制定多举措为志愿者解决后顾之忧。

修改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颁布施行违法小广告查处规定,审议通过居民生活用水二次供水管理规定,审议农贸市场管理条例……市人大常委会坚守初心,面对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补短板、填空白,用有温度、有广度、有力度的立法守护好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

坚持匠心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高质量立法来自广泛的民意基础,让立法装满民意,这是信念,更体现在行动上。

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立法机关,一头连着基层群众,发挥着“直通车”“连心桥”作用。去年12月,良庆区人大常委会获批成为新一批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

在多部法规草案的立法过程中,向基层立法联系点征求意见成为“必选动作”。“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参与立法。”令马山县古零镇乔老村村民潘流飞感到意外的是,依旧是在自家门口,去年2月,他从市人大法制委有关负责人的手里接过专程送来的《意见反馈函》,这让他十分激动。原来,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南宁市全域旅游促进条例》意见建议反馈暨“送法下乡”活动,向全市10多名人大代表和居民递送了意见建议反馈函,告知他们意见建议已被采纳。

一封《意见反馈函》,背后彰显的是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立法努力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利益、激发人民创造力的初心,以及在立法过程中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最大限度凝聚立法共识的决心。

推动本市法规征求意见覆盖所有联系点,2023年8项法规草案征求了全市各基层立法联系点意见,搜集有效意见建议98条,采纳22条。市人大常委会还借助“外脑”,引进“智囊”,邀请立法咨询专家参与立法项目的评估、论证、咨询等工作,为立法起草和修改打开了思路,推动立法工作更接地气、更合民意。

“小”基层立法联系点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大”理念。为了让基层民主可“感知”更“可用”,市人大常委会将100个示范站点升级建设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基地,采取典型引路方式带动其他联系点建设和工作实现新提升。

立法规划、计划向全体代表征集立法项目;法规草案征求相关专业领域代表意见,改进立法协商方式;每次常委会会议均邀请市人大代表列席会议,参与各项法规案审议……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以匠心立法,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努力让立法工作每个环节都成为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生动实践,让每一部法规都满载民意、汇聚民智。(记者 杨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