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广西重点推进老人孩子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
防疫道路千万条,接种疫苗第一条。从2020年12月底启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到2021年7月13日8时,广西共完成接种4044.75万剂次,其中完成第二剂次接种1703.10万人。
下半年,广西将重点推进“一老一少”即60岁以上老人和12-17岁人群的接种工作。那么老年人接种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项?广西12-17岁人群如何开展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工作?7月13日,记者就此采访了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副所长、主任医师邓秋云。
60岁以上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我区从5月份开始18岁以上人群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工作。
一、60岁以上人群接种的必要性
60岁及以上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非常有必要。相较于年轻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生重症的风险较高,疾病负担重,健康损害大,而接种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60岁及以上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在接种疫苗前,接种单位的医护人员要与接种者及其家属多沟通,详细询问、记录接种者所患慢性疾病情况、药物使用情况、有无食物和药物过敏情况等,在充分评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被感染风险的前提下,为60岁以上身体条件比较好的老人开展接种新冠疫苗。
二、存在如下情况建议不接种疫苗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定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的意见,经健康询问后,老年人有以下情况时建议不接种或暂缓接种:
(一)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的老年人、患有未控制的癲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的老年人;
(二)正在发热的老年人;
(三)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疾病患者;
(四)如老年人有其他疾病情况,医护人员经健康询问或评估后不建议接种的。
三、接种疫苗注意事宜
(一)老年人要认真阅读知情同意书,主动把自己的健康状况告知医护人员,便于医生帮助判断是否可以接种。对于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60岁及以上慢性疾病人群,建议尽早接种疫苗。
(二)接种后留观30分钟内:医务人员需要主动询问受种者情况,因为过敏等异常情况,一般都在30分钟之内容易发生。
(三)接种后24至48小时内:受种者要观察注射局部有何反应,例如局部是否有红肿,全身是否出现了包括头疼、发烧,疲倦等症状,这些都是接种后需要注意的。如果症状较重或不能自主判断严重程度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12-17岁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一、我区12-17岁人群如何开展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工作?
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但全球仍处于高位流行态势,增加了我们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工作压力。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不仅可以有效预防新冠病毒感染,而且能显著降低重症和死亡,对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开展18岁以下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是构建全人群免疫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的总体部署,下半年我区将对12-17岁人群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根据国家部署,广西将分三步开展12-17岁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第一步:7月份广西将启动并完成15-17岁人群第一剂接种任务。第二步:8月份,将启动并完成12-14岁人群第一剂接种,同时完成15-17岁人群第二剂接种任务。第三步:10月底前,完成12-17岁人群的全程接种。我们将科学制定接种实施计划,确保接种工作安全、稳妥、有序地开展。
二、12-17岁人群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要注意什么事项?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12-17岁人群属于未成年人,主要是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职学校、技工学校等在校学生,该年龄段人群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时,要求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现场全程陪同且充分阅读并现场签订知情同意书后,方可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各地要公布咨询热线,安排专业人员负责解答群众的咨询。通过组织12-17岁在校学生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带动尚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家长或监护人与孩子同时接种疫苗,形成“小手拉大手”的组织接种模式,进一步提高18岁以上人群疫苗接种率,争取早日构建人群免疫屏障,有效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确保人民的身体健康。
群众反映:疫苗接种方便快捷
为高效完成疫苗接种工作,广西制定了队伍配备单元化、物资储备模块化、点位设置科学化、接种配置精准化、接种全程信息化的“五化”工作原则。建立了大型临时接种点+常规预防接种门诊+上门接种服务的疫苗接种服务体系。全区指定接种单位2050家,其中大型临时接种点106个,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接种点320个,移动接种车10辆,机动接种队伍165支,共设置接种台6897个,抽调医护人员6.5万人,日最大接种能力可达150万剂次。严格落实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有急诊急救人员驻点保障、有急救设备药品、有120急救车现场值守、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救治绿色通道的“四有”要求,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7月13日,在南宁市江南区新冠病毒疫苗南宁市图书馆临时接种点,记者看到,接种现场井然有序。现场设置有老年人专用通道,还放置椅子,开通高考生、残疾人等绿色通道,方便特殊人群接种,在留观区等区域还设置了冷热饮水机等方便群众。小方是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来到该接种点,出示了高考准考证后,志愿者便为她安排了绿色通道。从登记、询问、接种到留观,整个过程只用了一个多小时,非常快速和便捷。她说,作为一名学生,她感到非常开心,非常感谢医生、护士,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
今年78岁的陈有昌是一名退休医生,通过扫描单位发布的二维码,他和老伴儿一起预约了疫苗接种。他说,现场人很多,但是在外面排队的地方有很多大树可以乘凉,室内有空调、风扇,整个环境都让人很舒心。接种完疫苗后,他觉得很放心。
(来源:南宁新闻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