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管!南宁保护野生动物有力度 发现违法销售可举报
开展野生动物保护专项整治行动,加强网络监管平台和市场监管,依法遏制非法经营野生动物违法行为……近年来,南宁市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取得显著成效。8月24日,南宁市召开南宁市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杜佳徽摄
南宁现存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约12种
一直以来,南宁市持续加大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保护生物多样性。南宁市有野生脊椎动物5纲41目135科408属72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黑叶猴、冠斑犀鸟、大灵猫、小灵猫等约12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猕猴、豹猫、画眉等约71种。
南宁市不断优化提升森林、湿地、河流、自然保护区等生态空间,为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目前,南宁市共有21处自然保护地,包括自然保护区8处、风景名胜区2处,森林公园8处,国家湿地公园2处,石漠公园1处。自然保护地批复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221万公顷的3.59%,南宁市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6.22万公顷,比“十二五”初期面积增加1.09万公顷。
“防”“护”“管”三个方面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南宁市坚持围绕“防”“护”“管”三个方面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南宁市共建成5个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4个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点,以“防”为先,积极开展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2020年至今,南宁市对龙虎山猕猴甲肝病毒、乙肝病毒、B病毒,野猪非洲猪瘟病毒和那兰鹭鸟保护区鹭鸟禽流感病毒开展了检测,有效了解和掌握南宁市野生动物携带病原体情况,评估野生动物疫病发生趋势及风险。
南宁及时开展陆生野生动物救护工作。南宁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制,保持野生动物救护电话通讯畅通,对市民移交、执法查扣的野生动物进行及时救护。加大与自治区救护中心、南宁市动物园等单位合作,建立了野生动物收容救护长效工作机制。同时,为进一步加强野生动物救护工作,南宁市将在邕宁区八鲤路中段建设南宁市野生动植物救护中心,该项目于2020年12月30日获得立项批复。南宁市对分布零散但有重要生态价值的自然保护区域,通过建设自然保护小区,由所在辖区林业主管部门管理、所属村委管护,在全市形成布局合理、类型齐全、功能完善、建设规范、管理高效的自然保护网络体系。目前,南宁市建成64个自然保护小区。
全国人大出台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决定》后,南宁市扎实有序稳步推进全市野生动物处置工作,2020年6月30日,南宁市在全区率先印发了《南宁市人工繁育陆生野生动物处置实施方案》,通过落实落细处置措施,加强财政资金保障,明确部门责任,迅速部署和指导处置工作。各县区林业、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在县区政府的组织下,依托镇政府、村委会等,严格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开展人工繁育野生动物处置工作,形成市、县(区)、乡(镇)、村四级联动机制。
发现市场网络有违法交易野生动物市民可举报
“无销售野生动物”作为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创建“南宁市文明诚信示范市场”的重要考核指标,南宁市市场监管部门高度重视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去年以来,南宁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多次联合林业、农业农村、森林公安等部门开展野生动物保护专项整治行动,依法严厉查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违法交易行为,切实规范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
通过在全市300多家农贸市场,100多家其他商品交易市场开展系列创建活动,进一步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警示教育、引导市场经营户增强守法经营和自律管理意识,南宁市形成了自觉拒售野生动物,互相监督,诚信经营的良好氛围。市民如果发现市场或网络上有违法违规交易野生动物,可通过12315热线电话或者平台进行举报。
【知识知多点】
平时我们在城市中遇到野生动物应该采取哪些保护措施?
日常生活中市民发现受伤或迷途的野生动物时,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公园、小区、街道绿化带内发现健康的鸟类、蛙类、松鼠等野生动物,不要去惊扰和抓捕它们,它们的存在说明我们居住的环境在不断改善,如果是野生鸟类误入市民家,应打开门窗,让其自行飞到室外;二是发现受伤、病弱的野生动物,不要盲目进行救助,因为野生动物身上可能携带疫病,市民可及时与林业部门联系。三是当发现不能飞行的野生幼鸟遗落在如马路等危险的环境,可以将其放到距离最近的灌木丛中,不要随意将其带走,因为一但带走,母鸟就无法将其寻回。四是发现猕猴、蛇类等具有攻击性的野生动物,不要随意投喂食物和挑逗,也不可激怒它或盲目进行抓捕,避免受到攻击,市民可联系林业部门寻求帮助,以确保自身的安全。为确保野生动物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护,我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制,市民有需要可拨打0771-5704975。
(来源:南宁新闻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