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以实绩实干实效助推首府高质量发展——南宁市2021年度社会评价“十佳整改案例”集中展示

发布时间: 2023-03-03 |来源: 南宁日报 |作者: 综合 |责任编辑: 李鑫

南宁市通过采取多种措施,构建了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图为马山县林圩镇东庄村农村公路。

当地政府组织人员到派双村验收人饮项目通水到户情况。

南宁交警为群众开启“生命救护绿波”机制,与时间赛跑,为生命开道。

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肖锦到富庶卫生院教学查房。

南宁市通过不断加快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让数万学子圆了在家门口“有学上、上好学”的梦想。图为南宁沛鸿民族中学教育集团同乐校区正式办学。

日前,记者从市绩效考评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为全面总结整改成效和经验,2022年底,市绩效办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了2021年度社会评价“十佳整改案例”评选活动,共收到各单位申报案例51个。经过初选审核、专家评审等环节,最终评定出聚焦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落实城市精细化治理等方面的“十佳整改案例”。其中市委组织部报送案例经自治区评选,获评为自治区“优秀整改案例”。现将南宁市2021年度社会评价“十佳整改案例”进行集中展示。

聚焦重大发展战略 打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组合拳”

面对干部群众的愿望呼声,南宁市把整改落实作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重要契机,把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与推动重大任务落实深度融合,在创新激励举措、加大激励力度、健全激励机制等方面下足功夫,打出“组合拳”,有力有效促进广大干部在推动首府高质量发展中担当实干、奋勇争先;用好考核“指挥棒”,通过专项考核“察”、跟踪纪实“考”、旁听求证“研”,考准考实干部的担当情况。同时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选人用人导向,大力选拔重用实绩突出的猛将闯将干将,切实做到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

修渠保灌解民忧 扶农助农润民心

水利是农业命脉,修渠保灌关乎民心、利在千秋。近年来,兴宁区加大投资力度,着力改善水利灌溉条件,全力提升农业生产能力。五塘镇西龙村是兴宁区农产品种植重要片区,从2018年到2022年,兴宁区先后在该片区实施了维修加固、“三面光”工程等建设项目。投入2442万元完成的西云江水库大坝、副坝、溢洪道等维修加固工程,既发挥了正常的人饮供水、防洪和灌溉效益,同时也保护了下游1.63万人、2.68万亩耕地的安全。

携手共解饮水难 涓涓清泉到农家

饮水安全关系民生大计。良庆区南晓镇派双村派双坡因地势较高,水压不足,接入当地水厂后无法正常供水。2021年,在自治区绩效考评社会评价过程中收到群众反馈的意见后,良庆区高度重视,将该项内容列入当年建设性意见进行整改,多次安排相关部门深入实地走访调查,广泛征集村民意见,决定采取打深井取水的解决方案,同时实施派双村新坡、旧坡饮水工程两个项目,项目施工用时仅156天,提前122天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有效保障派双村2个坡共440户1690人的日常饮水需求。

创新机制抓好交通治理 为民服务传递城市温度

南宁交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持续推进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有效提升群众出行“幸福指数”。在年度新增21万辆汽车、25万辆电动自行车的情况下,交通拥堵类警情同比下降13.49%,年度城市交通健康指数在全国50个主要城市中排名第八,在汽车保有量超200万辆城市中排名第一。“生命救护绿波”机制先后为307名危重病患者和临产孕妇提供救助,有效破解“因堵失救”问题,多次得到区市领导批示肯定,被公安部工作简报刊载,被评为全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优秀基层案例,被列入2022年度南宁市高质量发展成果展示内容,成为服务群众的“金字招牌”。

践行医改举措 守护村民健康

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在探索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的医改道路上真抓实干、取得成效。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医院始终以“人民至上,健康至上”为指引,以群众满意度作为工作落实的评判标准,统筹疫情防控和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通过制度落实、提升质量、强化考核、突出奖惩等一系列举措,根据绩效考评社会评价意见建议进行整改提升。医院立足初心守使命、立足城区助城乡、立足民意促改进、立足本职护健康,通过不断改进,为城乡百姓提供安全、有效、优质、便捷、连续的基本医疗服务。

聚焦产业精准招商 推动工业换道超车

南宁市把工业招商作为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增长动能、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2022年产业链招商取得重大突破,新签约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01个、投资额1458.54亿元,一批新签约百亿重大项目当年开工建设,拉动全市工业投资增长53.2%,增速创近21年新高,增速和总量位居全区第一。2022年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24个,其中百亿项目7个,百亿项目开工数量超过前三年总和;投产竣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2个,其中包括比亚迪东盟区15GWh、邕宁区10GWh电池等项目,南宁比亚迪成为比亚迪全球最大、国内建设速度最快的电池生产基地。新增31个项目列入自治区“双百双新”项目库,数量全区第一。越来越多的大项目好项目支撑我市工业快速发展。

优质教育资源扩容增量 办好百姓家门口的学校

南宁市始终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统筹规划中小学校布局,成立教育设施建设专班、建立项目建设跟踪机制,逐年加大中小学校建设力度,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21—2022年,全市建成投入使用公办中小学校、幼儿园93所,提供学位约8.92万个。通过不断加快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办好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使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持续扩大,让数万学子圆了在家门口“有学上、上好学”的梦想,人民群众肯定了新建和扩建学校的成效,教育满意度逐年提高。

执法温度暖民心 交通畅达便民行

南宁市交通运输局运用“五定”法认真制定整改工作方案,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落脚点切实做好整改工作。科学合理优化调整公交线路,有效解决线网重复度系数高、与轨道交通及BRT换乘接驳不便等问题。提升交通执法水平,通过开展培训和竞赛、加强执法队伍职业化建设、健全管理制度等方式,使得执法水平和执法队伍社会认可度明显提高。推进农村公路良性发展,通过率先在全区出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绩效考核办法、完成109个乡级“路长办”建设、设置3000多块“路长公示牌”等措施,构建了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优政策强服务建机制搭平台 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质效

南宁市通过“优政策”“强服务”“建机制”“搭平台”,提升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质效。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2021—2022年,“桂惠贷”投向中小微企业42975笔、1092.66亿元,投放金额和户数占比分别为85.45%、99.17%,为中小微企业减少融资成本21.79亿元。南宁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26.65%,加权平均利率较年初下降46个基点,低于全区平均水平18个基点;取消应急转贷资金使用费用,降低企业转贷过程中的资金压力与成本。截至2022年末,南宁市应急转贷累计完成229笔转贷资金业务,合计发放金额共15.553亿元,相比民间过桥贷款,共为企业节约了约4316.57万元。(记者 杨盛 潘弈安 张劲龙)

深化“放管服”改革 信用培植助企增信

为帮助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国家税务总局南宁市税务局深化“放管服”改革,结合“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推出“邕有税信助力成功”纳税信用培植计划,通过“一码通行”“柔性执法”“精细培育”三个方面的纳税信用培植措施,引导和鼓励市场主体更自觉地维护其纳税信用,营造诚信税收营商环境,推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一系列纳税信用培植计划的实施,让南宁市纳税守信群体逐步扩大。目前南宁市A级纳税人达2.34万户,A级企业总量同比上升14%,B级和M级企业总量同比上升16.5%,纳税人税法遵从度明显提升。同时,更多企业将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2022年,南宁市税务局通过“银税互动”政策为3.86万户企业解决融资困难,累计放款金额498.93亿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