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享老”铺就温暖底色 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南宁市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托起幸福“夕阳红”
在鲁班社区城市养老服务中心,长者民乐团的成员在排练曲目。记者 黄红锦 摄
老年人在大板三区长者饭堂有序用餐。记者 黄红锦 摄
助老员上门为老人进行健康检查。记者 黄红锦 摄
助老员上门为老人提供助洁服务。记者 黄红锦 摄
在家门口吃上热乎饭菜、助老员上门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住上环境舒适温暖的养老院、使用社区智慧养老服务系统……近年来,南宁市切实关注老年群体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以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满足其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以老年人的幸福安康作为促进万千家庭和谐美满的重要民生工程,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百姓。
截至2022年底,南宁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为136万人,老龄化率达到16.7%;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为24.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8.2%,老年人口基数大、高龄老年人口占比高特征明显。
近年来,通过积极推进养老服务改革,南宁市被列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全国“医养结合”试点城市、第三批中央财政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全国长护险试点城市。特别是2022年,南宁市养老服务工作成效明显,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被列为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成为全国2022年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提升行动项目地区。南宁市以实际行动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用幸福“享老”铺就温暖民生底色,把民生愿景变成生活幸福实景。
办好民生“食”事,长者饭堂暖胃更暖心
临近中午,位于青秀区大板三区的长者饭堂热闹起来,一走进门,宽敞的餐厅里干净整洁,热腾腾的饭菜勾起人的食欲。
“好久不见,最近去哪里玩了?”大板三区长者饭堂负责人邓家林热情地和用餐老人们打招呼,长者们也展现笑颜、熟稔地回应他,一边打饭一边唠家常。
“干净卫生、价格实惠、味道有保证就是我们老百姓对饭菜的期盼,长者饭堂做到了,我为它点赞!”前来就餐的一名83岁苏姓长者向记者竖起了大拇指。
记者了解到,为切实解决社区老年居民特别是空巢、独居老年群体“吃饭难”等问题,2022年8月以来,南宁市在社区布局开展长者饭堂试点,为在南宁市居住的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助餐配餐服务。
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如今长者饭堂试点情况进展如何?“截至目前,南宁市已有2.2万名老年人在‘长者饭堂’系统注册用餐,累计用餐200多万人次。”南宁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南宁市通过利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自建厨房、社会餐饮门店挂牌设置老年助餐专区(窗)、单位食堂开辟老年助餐专区(窗)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助餐配餐服务,吸引了一批企业参与长者饭堂建设运营,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
“我们小区有许多退休职工,大家都很希望在小区建设一个长者饭堂。”“老年人做饭用餐不便,能够拥有方便放心的助餐配餐服务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在另外一些小区,长者们提出了诉求。
尽快将长者饭堂试点铺开,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舌尖上的幸福”,是民心所向、百姓所需。可开设长者饭堂,如果单纯靠政府补贴,就无法保证食堂的长期运营,对运营方和老年人利益都是一种损害。
该怎么做?为此,南宁市深入开展群众需求摸底、谋划食堂选址、确定运营模式等工作,积极探索长者饭堂发展模式。同时,通过从福彩公益金安排项目资金等方式,对老年人就餐、企业送餐、长者饭堂运营3个环节给予补贴,不断完善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慈善捐一点、个人掏一点的“四个一点”养老助餐配餐合作机制,确保长者饭堂以保本微利的模式可持续发展。
除了保障资金供给,长者饭堂运营模式的生命力也十分重要。“目前我们采用以点带面的形式,由药食同源食品基地每日配送新鲜食材到设立厨房的长者饭堂,再由设立厨房的长者饭堂统一烹饪菜肴,分餐配送至辐射的周边小区的固定配餐点和社区共享餐车。”邓家林告诉记者,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形成品牌化和产业链化的长者饭堂运营模式,减少中间商费用,在节省运营成本的同时,让更多老年人尽快享受到助餐配餐服务。
下一步,南宁市将从群众需求出发,尽快铺开全市长者饭堂服务覆盖面,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助餐服务,实现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基本覆盖,让居住在南宁市的老年人“食”有所依、“食”有所乐。
助力居家养老,多元服务送到家门口
“最近身体怎么样?我先帮您按摩手臂活动肌肉,然后测血压。”9月21日,助老员韦永连到西乡塘区新阳路南罐社区的一名87岁老人家中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她告诉记者:“平时我们会定期上门给老人家做健康检查,测量血糖和血压,以及做用药指导。我们还会聊聊天,询问老人前一晚休息如何,关心他们的近期情况。”
“平时我们工作忙碌,助老员上门可以陪老人聊天、做身体保健、帮忙清洁卫生,也能指导我们家属日常如何给老人保健,对我们帮助很大。”老人的女儿郑丽萍高兴地说。
“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南宁市引入几家企业团队为符合补贴条件的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服务中所产生的相关费用由政府补贴,老人不需要另外花钱。”南宁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南宁市采取“物业+养老”“家政+养老”“养老机构延伸服务”等多种模式,开展为1.6万名五类老年人提供每年960元—1920元居家上门养老服务,不断满足居家老年人服务需求。
“助老员服务态度特别好,这扇窗户的玻璃就是他们帮忙清洁的,非常干净。”在西乡塘区北湖街道的南宁重型机器厂生活区,87岁的老人阮祖荣提起上门服务的助老员,口中不吝赞美之词。就在一旁的厨房内,助老员正忙碌着擦拭厨房灶台,阮祖荣和妻子偶有需要帮助的地方,一声呼唤她便及时回应。
华邦美好家园养老集团广西分公司是今年南宁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团队之一,公司副总经理陆凤立表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助餐、助洁、助医、助急等板块,比如厨卫清洁、理发按摩、陪同就医、精神慰藉等,都是该公司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内容。
居家养老是老百姓最常选择的养老方式,要让大家安心养老、幸福享老,不仅需要优质的上门助老服务,也需要以社区为依托,推动各项优质服务资源向老年人的身边、家边和周边聚集,在家门口提供多元化、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满足广大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在鲁班社区城市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一个个支架上整齐摆放着乐谱,“一二三,起……”随着指挥的口令提示,长者民乐团的成员们一齐拉动二胡的琴弦,活动室中传出阵阵悠扬的音乐声。
这是鲁班社区不断拓展社区养老服务内容,让老年人享受幸福晚年的一个生动写照。“中心内设舞蹈室、棋牌室、阅览室、活动室、户外活动区等多功能区,平时会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娱活动,我们还组建了长者民乐团,设有合唱队、乐器队,定期在社区内开展训练和展演。”鲁班社区城市养老服务中心由上海天与智慧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南宁分公司负责日常运营,公司总经理刘欣向记者介绍。
“目前鲁班社区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有985人,我们还通过适老化改造,为老年人家中安装特征识别跌倒守护、SOS报警装置、智能音箱等居家养老智能设备,如果老年人独自在家时摔倒,社区平台可以立刻收到警报并作出处理。”刘欣表示,通过智慧服务管理平台,可以为老年人提供“7×24小时”居家安全监护、紧急联络援助呼叫等智慧照护服务,满足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全天候、多样化的需求。
家家都有老,人人都会老。提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改善居家养老环境、推进智慧养老服务系统建设……南宁市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重点推进工作,不断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品质,更好地满足广大老年人对幸福晚年生活的需求。
融合医康养护,机构养老提升获得感
走进坐落于邕江之畔的南宁市五象养老服务中心(南宁市第二社会福利院),宽敞开阔的庭院、干净整洁的步道映入眼帘,院子里一排排树木矗立在道路两侧,倒影成荫。天气好时,老人们在花园里散步、健身、跳操、晒太阳,好不惬意!
“老人们每天起床用过早餐后,会在生活区里由护理员带着做简单的健身操,下午大家就可以自由活动。”南宁市五象养老服务中心行政管理科科长梁珍珠表示,中心开办了老年大学,还开设了各类兴趣小组,老年人可以根据爱好选择参加书法、舞蹈、歌唱、绘画等活动。
梁珍珠告诉记者,考虑到老年人对健康服务和医疗服务的需求,南宁市五象养老服务中心采用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医务室处设置有内科诊室、中医科诊室、康复治疗室、输液治疗室、药房等,购买药房的药物可以使用南宁市医保,每一层居住区都设置有医生值班室、护士服务台,让长者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专业的医疗健康服务。
“我们不仅要保障在中心内居住的老年人晚年生活幸福快乐,还希望将我们的技术力量和养老资源辐射到周边社区,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也能享受到我们的服务,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减轻周边社区养老负担。”南宁市五象养老服务中心副主任吴明尚表示,下一步中心还将建立老年病专科医院、打造老年健康食品产业链等,尽可能为南宁市的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
南宁市五象养老服务中心是南宁市构建养老服务设施体系,推动项目建设提档升级的一个缩影。为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让养老机构的分布实现片区平衡、城乡覆盖,南宁市计划在中心城区“东南西北中”各布局一个集养老院、医院、老年人活动中心于一体的市级示范性养老机构。
“同时,我们在15个县(市、区)、开发区推进各新建一所具备专业失能照护、指导县域养老服务发展能力的示范性养老机构,目前已基本建成13个。此外,还在25个街道各建设一个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供需对接的综合功能养老服务中心,以及40%乡镇建设覆盖周边的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南宁市民政局工作人员表示。
凝聚发展合力,幸福养老绘就新底色
“我们希望通过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让老年人的生活更有质量、幸福感更可持续。”南宁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舒晓明表示。
如何厚植老年人生活幸福底色,让养老服务体系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南宁市着力健全养老服务工作机制、推进高质量养老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养老服务扶持保障、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产业,凝聚了强大的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合力。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以市领导为组长的南宁市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作专班和完善南宁市养老服务局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25个政府工作部门合力推进全市养老服务发展。成立了南宁市养老服务指导和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加强对全市养老服务的业务指导、政策研究、服务提升和产业促进等工作。
——强化养老人才培养。依托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等10余家在邕高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重点加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力度,每年分类分批次组织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作者参加养老服务人才培训。举办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市、县两级选拔赛,对职业技能竞赛优胜选手,按规定申报相应的“技术能手”等称号,以赛促学、以赛促建。
——深化人才交流合作。筹建养老护理人才国际交流基地,整合企业、院校、养老机构、护理院等多方资源,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国内先进地区以及日本等国家开展人才派遣交流,培养与打造一支高水平养老护理队伍。
——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将建成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面向社会公布,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目前,南宁市以无偿或低偿投入社会化运营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达92%。
——壮大康养产业。立足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新定位新使命,发展旅居养老,推动泰康之家·桂园、华润悦年华颐养社区、前海人寿幸福之家等一批康养综合体项目投入运营;发展银发经济,高标准高起点建设规划中国—东盟银发经济产业园(中国—东盟健康长寿产业园)和中国—东盟养老服务交易中心,培育发展老年人用品市场;建立多边异地养老战略合作机制,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以及东盟国家养老服务合作,推动建设区域性国际健康养老胜地。
养老服务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需用力用心、久久为功。“我们将大力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老年人提供基本普惠、方便可及、优质可靠、业态丰富的养老服务,朝着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目标迈进。”南宁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舒晓明说。
下一步,南宁市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围绕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新定位新使命,以“领跑全区、走在前、作表率”的标准要求,不断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把发展优质养老服务作为吸引更多人口在这里宜居宜业的金色名片,打造“长寿福地,颐养南宁”品牌,努力实现“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
(记者 吴潇 陈梅娇 赵秀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