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首府南宁:迈出高质量发展坚实步伐

发布时间: 2023-12-13 |来源: 南宁日报 |作者: 韦静 |责任编辑: 李鑫

南宁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南宁新篇章。图为蓬勃发展的五象新区。记者 黄维业 摄

临近岁末,硕果盈枝。打开时间的卷轴,来之不易的成绩历历在目——

一批本土企业加快发展,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攻克了诸多技术难题,创造了诸多全国第一,甚至是世界第一,产品实现了“上天、下海、入地”;在东部新城,比亚迪、多氟多等新兴产业领域头部企业陆续增产显效,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在五象新区,数字经济、总部经济、平台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蓬勃兴起,生产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深度融合的步伐……

这气象万千的改变,正汇聚成推动首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的壮丽篇章。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的起步之年。

一年来,南宁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围绕国家赋予南宁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国—东盟跨境产业融合发展合作区等新定位新使命,积极抢抓国家出台重大政策、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平陆运河开工建设等重大机遇,推动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五个更大”重要要求在南宁不折不扣落地落实、开花结果,奋力谱写出新时代首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抢抓新机遇 撑起高质量发展“四梁八柱”

11月28日至30日,2023年南宁(深圳)东盟产业合作区(粤港澳大湾区)推介活动在深圳市举行,活动上共签约项目19个,涉及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铝精深加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呈现重点产业集聚、制造业项目凸显、现代服务业高端化等特点,将有力促进南宁与深圳双方资源优势互补,更好实现产业协作、互利互惠。

南宁市作为面向东盟的前沿和窗口城市,担负着国家赋予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的重大使命,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地位愈加重要。

认清优势,找准定位,方能有的放矢、精准施策。今年以来,南宁市精心统筹谋划,制定印发南宁市贯彻落实平陆运河经济带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加快编制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实施纲要前期研究等重大规划,目前东部新城规划战略研究已形成终期成果;科学编制年度、季度稳增长目标、稳增长方案,用好15张经济运行监测表,实行“日调度、周分析、月报告、季督导”,建立高频数据体系,提高经济运行调度的前瞻性,制定学思想拼经济创先争优通报机制,有力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质效不断提升。

“我们系统评估‘十四五’规划24项主要目标、266项战略任务和266项重大项目实施进展情况,依托南宁都市圈、平陆运河经济带、‘两港一区’、东部新城等战略规划研究,提出一批优化调整‘十四五’规划的有效举措和重大工程项目,为新形势下谋划首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撑起‘四梁八柱’。”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人介绍。

全市上下经过不懈努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1—10月,南宁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增速高于全国、全区水平;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9%,部分商品零售需求旺盛,新能源汽车增长89.0%;部分制造业行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4.5%,汽车制造业增长57.4%。

“从总体来看,今年以来,我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内生增长动能逐步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市场需求逐步恢复,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评价说。

抢占新赛道 拉动工业增长“强劲动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是基础,产业发展是关键。

今年以来,南宁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着力抢占产业转型新领域、新赛道,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加速集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为推动首府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业增长结构优化。电池制造业成为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强劲动力”,1—10月,电池制造业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8个百分点,对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136.7%,南宁市成为全国新能源产业重要的集聚区。

——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实施百亿工业项目服务专员驻点服务制度,龙电华鑫、宸宇富基等一批新签约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青秀区比亚迪、华芯振邦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1—11月,南宁市工业投资总量位居全区第一。

——产业布局优化提升。“一体两翼”产业发展新格局逐步形成,东部新城快速发展,“两港一区”发展实现突破。1—10月,东部新城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8.5%,初步形成以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化工新材料等为主的产业体系。

——完善企业服务机制。扎实开展实体经济调研服务工作,主动作为靠前服务,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今年8月,在自治区壮大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服务总结大会上,南宁市企业满意度测评排名全区第一。

——产业链创新链加速融合。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实施产业关键技术攻关,今年以来,南宁市共14个项目列入2023年广西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清单,其中“高端金属材料成型及加工装备产业化技术”进一步解决替代进口铝合金加工关键热处理设备等“卡脖子”问题,以创新驱动激活高质量发展动能。

据统计,1—10月,南宁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增速高于全国、全区水平;全市新签约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64个,总投资额916.29亿元。前三季度,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0.1%,同比提高8.2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0.72个百分点。

市工信局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锚定“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跨境产业融合发展与“向海图强”双向发力,持续优化“一体两翼”产业发展布局,大力发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等千亿元重点产业,加快推进南宁(深圳)东盟产业合作区建设,共同打造面向东盟的跨境产业集群,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

激发新动能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生产各个环节实现‘上云’后,企业竞争力提升了,每年还可以减少超过100万元的用电成本。”近日,看着焕然一新的能源数字工厂,广西嵘兴中科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炳焰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他告诉记者,正是华为—南宁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中心为企业量身定做“数字方案”并进行数字化改造,让设备之间实现了信息互联、运行能耗实时监控、数据精准分析和追溯预警,让每条造纸生产线的运行状况可“一网掌握”。

传统造纸厂植入“数字芯”,这是南宁市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数字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生动缩影。

生产性服务业是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生产活动有序进行的服务行业,是壮大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今年以来,南宁市大力推动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取得了诸多成果:今年7月,南宁市3家集聚区入选2023年广西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今年8月,南宁市作为全区唯一城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有力引导和推动中小企业加快转型,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为更好地推动服务业发展,我们出台了《南宁市2023年关于支持服务业提信心稳增长促发展的若干措施》,今年以来兑现稳主体激活力若干措施资金1510万元,惠及51家服务业企业,有力推动了服务业加快发展,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激发了新动能。今年1—10月,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5%,全市新增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38家。”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人介绍。

守住基本盘 打造乡村振兴“6+6”全产业链

走进青秀区南阳镇陆基工业化循环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基地,却几乎闻不到腥味,只见一只只南美白对虾在供氧水泵形成的浪花里嬉戏,“虾池装上了智慧‘大脑’,一人动动手指,就能管好偌大的虾棚,让养虾不再‘瞎养’。”该基地工作人员冯路路告诉记者。

从“经验养虾”到“智慧数据”,设施农业让工业化养虾之路越走越顺畅。现代化农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根基,今年以来,南宁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目标,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首府高质量发展牢牢守住“三农”基本盘。

目前,全市建成一批国家级农业园区,培育了一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国家级农业品牌,建成了全国最具特色的优质晚熟柑橘产区,沃柑、火龙果、茉莉花产业规模居全国之首,香蕉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粮食、蔬菜、淡水产品产量居全区第一。

南宁市还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了粮食、林产品、蔬菜、水果、畜禽、糖料蔗等优势特色产业,并积极打造乡村振兴“6+6”全产业链,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加快形成一批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的特色产业,同时积极培育休闲农业、乡土特色产业、乡村服务业等新业态,延长农业产业链,进一步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记者 韦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