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人大代表潘庆标:从农村来 为农民言 谋农业兴

发布时间: 2022-11-29 |来源: 南宁日报 |作者: 杨盛 |责任编辑: 李鑫

距离武鸣城区仅10多公里的城厢镇平等村,过去吃水难、种田难,发展更难。1996年当选城厢镇人大代表以来,潘庆标只专注一件事:把无田、无水、无钱的“三无”平等村建设起来。

“我的致富经是人要有精气神,这辈子不白活、不服输,共产党员要起带头作用。”20余年的坚守,潘庆标为平等村带来了“利用畚地出特色,大力发展种植业”的兴村思路,通过种植沃柑、西瓜、桂花梨等特色农产品,平等村实现了从落后村到产业兴旺、村民安居新农村的华丽转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我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就要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潘庆标说。

发展

“过去的平等村都是旱地,庄稼没水就活不了。”潘庆标回忆道,不仅庄稼“口渴”,人也吃水难,过去旱季来临,村民得到4公里外的河流去挑水喝。

吃上水,成为潘庆标当选人大代表后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筹集资金,潘庆标拿出自家建房的2.5万元,又号召村干部每人垫资2000元请来打井队,终于在1996年解决了人畜饮水的问题。

近年来,潘庆标带领村民办成了许多实事。“我们村修建了7条水泥路,成为城厢镇第一个屯屯通水泥路的村子。农村污水处理站、太阳能路灯、篮球场、戏台……也都是标哥带着我们一点一点建起来的。”平等村村民覃志学感慨道。

水喝上了,路也通了,潘庆标便开始琢磨怎样让村民的口袋也鼓起来。

西瓜种植是平等村的传统产业,但品种单一、产量低。潘庆标自掏腰包带领村干部到福建、广东、海南等地考察,引进优良品种“黑美人”进行种植。在西瓜种植业的带动下,平等村的瓜果种植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全村共种植西瓜4000多亩、蜜柚400亩、桂花梨300亩。近年来,武鸣区大力发展沃柑产业,潘庆标也把沃柑引进村里种植。目前,通过“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平等村共种植沃柑4000多亩,村民年纯收入近1.3万元。

履职

从镇人大代表到南宁市人大代表,再到自治区人大代表,潘庆标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为民履职之路越走越宽。

“如果不为群众代言,当人大代表就失去了意义。”这是潘庆标常说的话。他常到农户家串门,听取意见、了解需求,把民意凝聚成一份份议案、建议和意见,涉及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经济建设等领域。

“在20多年的人大代表履职生涯中,我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超过100条。”潘庆标介绍,在自治区第十二届人大代表第五次会议召开期间,他提出的《关于尽快对小型水利工程验收拨付工程款的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市水利局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水利工程竣工验收攻坚战有关工作的通知》,并组织有关专家对符合条件的小型水库进行验收。

这些年,潘庆标还提出《关于加强农村道路管养护的建议》《关于规范村(社区)两委干部工作待遇的建议》等,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年8月,潘庆标被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评为“2018—2021年全区人大代表工作先进个人”。

担当

在潘庆标看来,无论是当村干部还是当人大代表,都既要勇于担当,又要忠诚干净。多年来,平等村坚持做到集体财产为集体所用,定期公布财务收支等重大村务问题;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财务管理公开监督、一事一议等制度,完善了村民监督机制,促进了民主管理。

“作为壮族人大代表,我常向相关部门或在人大代表会议上提出意见、建议,努力使壮族特有的文化,如壮族语言、服饰和生产生活用具等能够保留下来,并得到保护、传承。”这些年,在潘庆标的带领下,平等村经常组织开展各类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加强党的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如今,平等村各族群众和睦相处,村风正、民风好,获评“南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南宁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村”,潘庆标也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去年,潘庆标受邀担任广西起凤橘洲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兼任城厢镇起凤橘洲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如今,该联络站共有28名各级人大代表编组进站。在潘庆标的带领下,联络站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和驻站人大代表在种植、管理、销售、信息等方面的特长,长年为村民开展柑橘技术培训、田间指导,引导群众规模化发展柑橘种植产业,并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种植柑橘3万亩以上。今年初武鸣沃柑销售季,起凤沃柑远销加拿大、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实现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企业发展的目标。

作为农民人大代表,潘庆标表示,将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带领群众跟上时代步伐,实现乡村振兴,无愧于人大代表的职责。(记者 杨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