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南宁日报】“‘南宁渠道’20年升级之道”系列报道 ⑤ | 从“一衣带水”到“民心相通” “南宁渠道”——连心之道

发布时间: 2023-09-21 |来源: 南宁日报 |作者: 综合 |责任编辑: 李鑫

南宁市倾情打造《春天的旋律》跨国春节晚会,以歌传情,成为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图为在《春天的旋律·2020》跨国春节晚会录制现场,由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少年儿童组成的合唱团带来精彩表演。记者 潘浩 摄

千年丝路,沧桑辉煌。

2000年前,古丝绸之路拉开了中华民族与东南亚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序幕,一个个文明交融的印迹定格在历史画卷中,不为时间所抹去。

2000年后,乘“一带一路”春风,赓续千年历史文化之脉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让中国与东盟的文明交流互鉴再发新枝、再放异彩。

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每年在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既是政治和经贸的盛会,更是民心相通的人文纽带,搭建起内容丰富、形式多元的“连心桥”。

文明互鉴,民心相通。20年来,在“南宁渠道”的作用下,丰富多彩的人文交流正成为各国人民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的重要桥梁,彼此相互扶持、守望相助、互惠互利、共存共荣。

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用音乐交流、与世界对歌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让中外友人爱上“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中国—东盟音乐周、中国—东盟戏剧周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接连上演,令人目不暇接;《春天的旋律》跨国春节晚会阐释携手同行、相守互助的人文情怀。

搭建桥梁让民心相通基础更牢

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交织的杭州,展示旅游风光和人文风情的斯里巴加湾,以神秘古老高棉文化闻名于世的金边……第20届东博会恢复设置“魅力之城”展区,游走其间,就如同在东盟各国与中国的城市中穿梭,感受异域风情,领略中国力量。

菲律宾的歌者引吭高歌、泰国的舞者翩翩起舞……精彩的歌舞表演在“魅力之城”的各个展区轮番上演,欢快的音乐声和优美的舞蹈引来观众阵阵喝彩和掌声。

“东博会上民俗风情浓郁的舞蹈表演,让我欣赏到了不同国家的民俗文化。”专业观众陈女士说。

弹指一挥间,20年来,中国—东盟博览会与“南宁渠道”相伴而生、共同成长,在结出丰硕经贸成果的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与东盟的人文交流。纵览历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围绕旅游、智库、文化、出版、教育、法律、汽车拉力赛等人文领域设立了论坛和交流活动。

犹记今年6月末,一场跨国的文化交流盛会——第18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在广西南宁成功举办。

智慧图书馆如何建设?图书馆古籍如何进行修复、保护与阅读推广?在本届论坛上,中国和东盟各国友人以“智慧图书馆建设与阅读推广”为主题各抒己见,共叙“一带一路”文化情缘,畅享传统艺术薪火相传之道,助推各国文化产业共同繁荣。

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等接连举办,为促进区域人文交流发挥积极作用。

以文化为媒,促文明互鉴,让民心相通。20年来,东博会持续敞开对外合作的窗口,让中国和东盟各国民众在这里相知、相亲、相融。

东博会秘书处秘书长韦朝晖表示,随着“一带一路”和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深入建设,东博会将持续拓宽“南宁渠道”,双方的“亲密值”将迈上更高台阶。

文化交融让民心相通底蕴更深

“踏平了山路唱山歌,撒开了渔网唱渔歌,唱起那牧歌牛羊多呀……”一首《大地飞歌》蕴含着绿城南宁文化音符,自1999年起连续举办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已成为这座城市最耀眼的文化名片。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搭建了民族文化交融、中外文明互鉴的舞台,让大家在我的歌声中了解更多的马来西亚传统文化。”参加了4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马来西亚歌手陈永馨说。

2023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与“壮族三月三”创新融合。从4月21日至5月21日,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大地飞歌”、绿城歌台、绿城音乐节、新时代民歌文化论坛、首届南宁国际诗歌周、“爱在南宁”相亲大会、中国—东盟(南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周等南宁市层面重点活动精彩亮相,各展风采。

时间回溯至今年5月中旬,南宁国际诗歌周成功举办,来自中国、俄罗斯、埃及、越南、泰国、老挝、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的40多位著名诗人、诗歌翻译家、诗歌评论家踏歌而至,共襄这场诗歌盛会。

南宁国际诗歌周的举办不仅给南宁增添了一个文化的节日,同时向世界打开了一扇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架起了一座通向“诗和远方”的桥梁。正如泰国诗人文婷所说:“诗歌周促进了彼此间文化表达的理解、欣赏和借鉴。”

用音乐交流,与世界对歌。从1999年到2023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广度、深度不断得到拓展,广邀中国、东盟乃至世界各国的艺术力量共同参与,增进中国与东盟民众的交流交往和互动互信,开拓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新局面。

借助民歌节桥梁,南宁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广度不断延伸。近年来,南宁市打造的《春天的旋律》跨国春节晚会和跨国中秋晚会,以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人文交流的话语共同点和情感共鸣点,吸引了众多东盟国家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媒体加入合作“朋友圈”,影响力逐年扩大。

一桥飞架,关山不远。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中国—东盟电影展映活动、“文化走亲东盟行”工程、中国—东盟(南宁)孔子文化周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接连上演,令人目不暇接,有效拓宽了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的空间与深度。

“戏剧艺术让中国与东盟民众跨越国度、跨越文明,真正实现民心相通。”国家一级演员、广西文化旅游形象大使、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欧凯明表示,每年中国和东盟各国的朋友相约南宁,交流戏剧、共叙情谊、展望未来。

此外,中国与东盟各大文艺院团发起建立了“中国—东盟戏剧交流合作机制”和“中国—东盟非遗保护交流合作机制”,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院团开展互送精品剧目巡演、互派人员交流学习等,进一步凸显“南宁渠道”联通内外的作用。

人文交往让民心相通活力更足

人文之约,跨越山海。20年来,依托东博会平台,借力“南宁渠道”,中国和东盟在科技、旅游、教育、民生、健康、妇女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走深走实。

来自印尼的仁迪是广西艺术学院的老师,2016年就从印尼来到广西留学,现在留在广西任教。“我多次参加东博会,并演奏印尼特色乐器甘美兰,非常开心。”仁迪说,他希望通过东博会的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印尼的文化艺术。

“东博会对促进东盟与中国的人文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越来越多东盟国家的学生留学南宁,有的甚至扎根下来,实实在在推动了民心相通。”泰国驻南宁总领事馆总领事彬嘉玛·塔维她雅浓说。

人才为本,厚植文明之花。越来越多的东盟留学生来到广西,广西高校与周边国家近200所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也在积极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高等教育的交流,目前招收近300名东盟国家留学生;2018年,南宁市设立“南宁市国际友好城市留学生奖学金”,来自菲律宾达沃市、泰国孔敬市等多个东盟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留学生获得友城奖学金……

独特的东南亚建筑、风情万种的东南亚歌舞表演……东博会期间,来自安徽的张晶晶身穿东南亚服饰畅玩南宁方特东盟神画乐园,沉浸其中,流连忘返。

南宁方特东盟神画乐园曾多次作为东博会文化旅游交流分会场,接待了不少东盟各国各界人士,有效承担起对外文旅交流的使命。

南宁方特东盟神画营销总监胡炀表示,乐园多渠道展示东盟文化,让游客不出国门,一天即可感受东盟十国的无限魅力。

文旅为笔,共绘山水画卷。“走出去”不断扩大主要客源市场、“请进来”大力发掘交流合作潜力……近年来,在“南宁渠道”的推动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文化旅游交流合作渠道不断拓宽,已互为重要的旅游客源地。2019年,南宁市实现了东盟十国航线全覆盖,接待入境旅游者68.99万人次,其中东盟国家游客28.09万人次,占全市入境游客比重40.71%。

正所谓“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从政府高层互访到民间交往,从文化艺术到文化产业,从公共服务到人力资源培训,从旅游业到学术交流,通过在南宁开展的系列人文交流活动,“南宁渠道”使中国与东盟加深了彼此间文化的了解、尊重和欣赏,为推动中国—东盟合作升级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记者 王海云 尹海明 莫岚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