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做大做强新兴产业,政协委员从多方面出建议

发布时间: 2024-01-24 |来源: 南宁晚报 |作者: 韩沛 廖欣 |责任编辑: 李鑫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退役后,可以变身为各种电池产品,小到居民日常用的充电宝,大到智能换电柜。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期间,展出的退役电池等废旧物品循环再生、变废为宝,受到消费者和环保人士关注。昨日,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召开期间,民建广西区委围绕废旧电池再生利用,助力全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大做强提出相关建议。

广西推进新能源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需求量也逐年上涨。从拆解回收中获得相关资源,推进动力电池可循环发展成为大势所趋,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必然要求。

据了解,全区正加快建立广西新能源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废旧车用电池循环利用工程被纳入《广西循环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积极探索新能源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建设。2023年11月印发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中提出,加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推动废旧车用电池、报废机动车等重点再生资源的规范化、规模化、循环化、高值化利用;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2023年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期间举办的中国—东盟国际环保展让人大开眼界: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退役后,可以变身为各种循环再生产品,小到居民日常用的充电宝,大到智能换电柜。记者从参展企业广西循环集团获悉,该集团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项目建设,新能源动力电池梯次利用项目已成功落地,建成锂电池PACK产品生产线,研发了一批双轮车(三轮车)锂电池包、家庭储能、智能换电柜、光伏储充一体化产品,全力打造“电池银行”。

此外,广西循环集团打造的“邕易收”大数据平台下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利用一物一码技术手段,记录和跟踪锂电池生产、运输销售、报废回收的全过程,确保梯次利用锂电池产品可溯源、报废后可回收,实现新能源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

建议制定地方行业标准推动重点企业申报“白名单”

民建广西区委调研后提出,全区发展废旧锂电池回收再生利用产业发展起步较快,但也面临行业标准不完善、产业链协同效率不高、规模化回收体系尚未建立等困难和问题。

对此,民建广西区委建议从以下方面发力:出台扶持政策,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加强行业技术研发,制定地方行业标准;完善产业链体系,谋划构建回收体系等。推进废旧电池再生利用产业,助力全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大做强。

具体来看,建议配套出台扶持产业发展政策。创新财政支持方式,综合运用投资补助、资本金、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支持电池回收产业项目。出台回收企业准入条件,根据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等设置资质等级。尽快建立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的地方标准体系。探索建立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押金制度,对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和汽车报废拆解公司等主体给予激励。

同时,完善产业链体系,明确梯次利用、再生资源化利用两个方向的发展路线图和具体方案。推动区内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企业与上通五、申龙、玉柴等整车企业,与比亚迪、华友、多氟多等材料企业建立稳定合作机制。谋划构建回收体系,组建广西电池回收产业链上下游战略联盟或行业协会,建设高标准的二手动力电池及材料回收交易信息管理平台。加强回收网点建设,将汽车4S店、售后服务点和动力电池租赁网点发展成为动力电池回收网点。

此外,培育优质企业发展,积极推动重点企业申报进入工信部“白名单”。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效益好的废旧锂电池回收再生利用产业项目,并争取纳入国家、自治区重点项目名单。

南宁市完善回收机制一批项目已建成投产

记者从南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了解到,南宁市积极完善动力电池回收机制,一批回收利用项目建成投产。

2022年印发实施的《南宁市跨境再生资源产业发展规划(2022—2030年)》提出“建设废旧电池回收和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明确“强化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共建回收渠道,构建跨区域回收利用体系”,并从“打造动力电池再生利用研发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推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重点项目建设”和“建设废旧电池回收和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三方面推动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目前,广西桂物新能源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广西阿瑞斯新能源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广西智亮锂电池新材料加工等项目已投产。

其中,位于南宁东部产业新城六景工业园区的广西智亮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锂电池新材料加工及资源回收循环利用项目一期于2023年7月试产,项目一、二期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可以年产8000吨碳酸锂、6万多吨硫酸镍溶液以及2万多吨硫酸钴溶液,年产值约35亿元。该公司与中南大学研究团队合作,攻克了废旧电池资源绿色处理与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难点,实现废电池中镍、钴、锰、锂的回收再生利用技术产业化。

南宁市还积极推动动力蓄电池产业链各环节主体履行溯源管理责任,取得积极成效。广西申龙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广西桂物中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已列入动力电池溯源管理体系。(记者 韩沛 廖欣)

 

相关文章